,跟自己印象中的第九式卻是大不相同。一時間,只覺得眼前劍影綽綽,好似無窮無盡,一道道激進的劍鋒,朝著自己卷刺而來,層次感十足,俱是裹挾劍風,凌厲絕倫。
不過,與他原本所知的那招“離劍勢”決然大異!
《九劍經》中的九勢,乃由“總訣勢、破劍勢、回劍勢、蕩劍勢、挫劍勢、撩劍勢、飛劍勢、衝劍勢、離劍勢。”這九系構成,均是千變萬化的使劍法門,幾乎將天底下所有的用劍之術全部囊括,是為一代奇才劍法大成後的匯總之作,武學高度至上。
只是它經典足以,創新卻未必夠。
如果比起《笑傲江湖》裡面,那手號稱“可破盡天下武功!”的“獨孤九劍”來,則要略微遜色與之。
想到這裡,殷揚的眉頭不自然的一跳,心道所謂的《獨孤九劍》,除了他印象非常深刻的“總訣勢”內容、以及“破劍勢”的名字,與“原著”所述基本相同以外……後續的八勢,既不是獨孤求敗的家族絕學,又非其人晚年所創的劍籍經典……
那麼,這套武功究竟是誰發明的呢?
殷揚一邊被妞逼得左趨右閃,躲避不停,在她的劍下猶如走鋼絲般的危險求存,一邊念頭急轉:九劍、劍九、第九勢?等等!《獨孤九劍》的第九式……
不正是破氣式麼!
就在這時,只聽刺啦數聲,空氣似被劃破。楊音的劍招更加凜冽,攻勢如那滔天駭浪,一重一重的不斷湧來。壓力劇增、倍感不適的殷揚,沒有了優哉遊哉的念想,心下再無懷疑,有條件創制《獨孤九劍》的,只有劍魔的傳人才具備這個可能。
知道這本,獨孤劍勢大辭典的人當中,自己是沒有那個時間、沒有那個功夫,沒有那個精力、沒有那個意願,同樣的,也沒有那個天分和感悟去創作武功的。
那麼,餘下來的……自然也只有姓“楊”的前輩了!
果真如此,現在的楊音肯定已將百家劍術融為一爐,練劍破劍之能遠非自身足以比擬。雖不至於這麼快的臻至傳說中的“無招”境地,可楊家自從先祖楊過開始,便然藝兼數門,互參同修,觸類旁通,當然多有裨益。
對於各類武功外道的路數,皆是十分了解。再加上,獨孤求敗的“總訣勢”與其分而合一的歸類經驗打底,這套遠未真正完成的劍技,確足以對不停尋思的殷揚造成許多掣肘,令他一身的強橫力量,全部施展不開,正是受了“破氣式”的影響。
破氣、破氣,未必是要一舉擊破,才算得上破掉敵方體內的真力真“氣”。就像現在這樣,楊音法度森嚴、連環遞進,儼然大家之風,但她輕舒優雅的表面姿態下,實是招招緊逼,以攻代守。渾然間,確有消磨殷揚銳“氣”之利。
她練劍以來,根據楊家前幾代高人的遺留知識,**索出各門各派出劍運劍的使劍之道。隨後逐一破之,正是當年林朝英所創的《玉女心經》的路子,講究的就是先練會全真教的武功,再以古墓派的技巧加以剋制。
而這“九劍”,之所以能夠“獨孤”天下的總領大綱,即是督於“有進無退”之意。兼且,每出一劍看似合理合拍,卻又宛如羚羊掛角一般不著痕跡,最是讓人難以抵擋。
此時她手仗青鋒,寒芒飄飛,劍氣縱橫時招數已無斧鑿痕跡。每次動手,皆朝殷揚一閃即逝的破綻點去,料敵先機、尋敵疏漏、攻敵必救的本領高得出奇。更難得的是,左右手宛如一體,毫無分別短處,哪個在先,哪個在後,根本看不出半點預兆。
真如捕風捉影,追光逐電,只見一劍倏地遞出,便緊接著一片寒光接續幌動,無有半分拖沓滯礙。楊音系於兩側的黃裳飄飄,雙劍便似兩條銀蛇般在練功場室的中心四下游走。
一招“皓腕玉鐲”使出,殷揚但見一抹劍光從自身的面前掠過,手腕便感冰涼入骨。好在他身法早已入魔,進退趨避的功夫更是超越常人極限。又是眼明手快,愈緊愈靜的特**。靈臺澄澈下,對於這種越打越急,來往緊湊,稍有差池身上就要中上十七八劍的激烈快鬥,最為熟悉不過,才能堅持如此之久。
只是殷揚總感覺,這劍好不容易躲過,緊跟著那一劍又再刺來,無有任何明顯的停頓,便連他這般也是從小專門修煉左手的業餘同道,也瞧得自嘆不如。他已猜知,身兼《玉女心經》奇功和道家寶典《九陰真經》的楊音,這時用出的必是聞名久矣的《左右互搏術》。
自己雖也練過絕情谷公孫世家一脈的《陰陽倒亂心法》,能將左右雙手同時使用,陰陽剛柔,無不盡興,卻也終是比不過可以分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