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漢字我們就不得不說起秦始皇嬴政,是他對漢字進行了第一次革命——統一文字,簡化漢字,推行隸書。
文字的出現應該說與古人們的計數、記事等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也是古人認識自然的智慧結晶。夏商西周時期,文字大多寫在動物的骨骼和神器上面(主要記述大自然的規律和國家發生的重大事件),再後來,聰明的古人發現了竹片上面寫字的成本很低,但是一條竹片上面最多隻能寫十個字左右(從大量出土的漢簡中就不難發現),而且這樣寫成的書很難連貫成章。那麼,成章的長篇大論怎麼辦,只有寫在昂貴的錦帛上,成本增加就成了必然。在社會發展中,長篇著作逐漸增多,尤其是國家法令,更是需要進行翔實地記錄在案,古人就把竹片用繩子穿起來,形成成捆的資料文獻。這就使各類書籍的雛形。我們在查閱先秦文獻是經常發現當秦國打敗另一個諸侯王國時首先將他們的神器運回咸陽,這些神器一部分是青銅鼎之類的,大部分應該就是書籍。可是一片竹片的重量就達到公斤,像二十多萬字的《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