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五代巨然的《雪圖》,立軸,絹本,水墨畫。圖分三景,主山遠景,雙峰屏立,雄巖峻險,奇峰積雪,靄靄幽深,鋸齒巖塊,突兀奇倨,畫力張揚。中景樓閣,隱現山間,山徑有客。近景河岸,枯枝樹石。山石皴法,披麻捲雲,林木尖t,枯枝似爪。此圖中的奇峰積雪,全以焦墨直皴,留白構造,未見白顏料粉。
再看郭熙的《關山春雪圖》,本圖以立幅形式表現深山春雪過後的景色,畫之上部雪山巍峨,峻峭的山巒和茂密的林木襯出山中的屋舍,溪水流淌,水磨歡轉,使寂寥靜謐的雪山增添了生氣。巍峨雪山只有留白,沒有白顏料粉。
再看李成的《群峰霽雪圖》,該圖表現山高雪密瀑布寒泉,岡阜一亭翼然。在技法上,峰巒林屋皆以淡墨為之,而水天空處,全無粉填。唯其雪痕處,以粉點雪,樹枝及苔俱以粉勾點。
再看范寬的《雪山蕭寺圖》,群山簇擁,直指天空,深深溝壑,密林藏寺,叢巖疊嶂,溪出深虛,水若有聲,折落有勢,寒樹蒼勁,挺如鐵帚。然儘管范寬雪景,闊景甚偉,槍筆均勻,枯老勁硬,雪嶺深山,荒寒寂寞,但其皚皚白雪下的雄奇壯偉的大山,范寬多用“點子皴”,行旅和蕭寺,孤獨和悽清。在山水間,留白造就了澄澈和清明,沒受白顏料粉的汙染。
中國畫講求筆墨,因為紙白墨黑,所以就有了墨分為五色之說,有了“素以為絢”,有了“黑白相生”、“知白守黑”、“計白當黑”。唐志契在《繪事微言》中指出:凡畫雪景……用筆要在石之陰凹處皴染,在石畫高乎處留白,白即雪也。……方顯雪白石黑,其林木枝幹以仰面留白為掛雪之意……。
中國畫在畫潔白無瑕的大面積的冰雪山水時,也是大篇留白,只是,一種以白為主黑為輔的留白,實其白而虛其黑,拿捏要有水平了。
而王木木眼前這王詵的《漁村小雪圖》, 畫法上雖然以水墨為主,但同時已經開始夾雜青綠山水的一些畫法,用大量白顏料粉畫雪,金粉畫山石林巒,樹頭蘆葦上也微染金粉,又以破墨暈染,不僅和顯露了王詵顯貴的心理,好奢華的傾向,也流露出了他被閹後對白顏料粉的依戀和感激,以及對今後生活的無望,凡有感覺的人,在此畫前,都會感覺“已覺冷風拂面浦,又如溼氣生銀田”。
王木木想想也好笑,一幅王詵的《漁村小雪圖》,億萬人觀賞過,有人看見了大好河山,有人看見了國畫技法,有人看見了文人的寓意,自己卻從中看見了王詵被閹後心境的淒涼和對色彩的下意識的取向。
王木木看著眼前這王詵的《漁村小雪圖》,該畫以物象環境為依託,已充分表達出王詵對鄉村與田野的嚮往,對閒逸式的生活的憧憬,戀樂意閒、嚮往淡雅世外之境的情緒貫穿至整個作品,被閹之後,大覺大悟了,想退出是非圈,尋求高冷冰清了。你看,畫中,小雪初霽,陰霾憂鬱濃重。畫中,雪後高山崇嶺、寒江枯木,凋零肅殺,寒意陣陣。看《漁村小雪圖》,王詵大概認輸了,他的思緒顯露於畫,他想告訴高太皇太后,自己想遠離塵囂了,自己想與意趣相投的賢士去相聚了,自己想享受天人合一的生活狀態了。王詵把自身的欲想附寓在畫中物景上,向高太皇太后和人們訴說著自己嚮往歸隱的情緒。
較之王詵的前幾年作的《煙江疊嶂圖》,《漁村小雪圖》不像《煙江疊嶂圖》那樣有鋒芒,在暗譏朝政、抨擊時事,大劫之後《漁村小雪圖》的王詵更多的表達了自己想隱退之意,自己都已經不是男人了所以,也就看淡了朝政的黨爭,無關於朝廷的井然,只想早早隱退於鄉野,避人耳目,免遭羞辱,安度餘生,低頭認命,想躲避一切了。
王木木看得思緒萬千,又估計王詵的被閹之事,這太皇太后和太后兩位還不知情,心想,如此宋謎,千古之謎,就是宋人又有幾個人知道,怪不得,以前讀歷史、看水滸,都沒想通,這小王都尉駙馬王詵家裡美女如雲,歌妓滿屋,日日笙歌,晚晚吹x,取捨自由,任己妄為,怎麼就只和蜀國公主有了一個男孩,還3歲早夭,那麼些花,都結不出果?原來如此,他的播種裝置是被我的小金貓給閹了。現在面對高太皇太后,王木木就雲裡霧裡的瞎扯一通說,從畫的蕭殺之氣中看出,王詵己鬥志全無,已想退避江湖,漁舟唱晚去了,言為心聲,畫為腦慮,等等云云。
王木木正在海闊天空,一小太監進來,在高太皇太后耳邊嘀咕了幾句。
高太皇太后看了一眼王木木,說:“木木啊,你最近好像不太順麼,麻煩不少啊。我問你,你這次進京的人員中是否有個叫白素貞的?為什麼佛印法師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