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摺扇,並親書“碧鮮”。山伯去杭,英臺十八相送,多次借物抒懷,暗示愛慕。但山伯渾然不覺。臨別,英臺又假言做媒以家中九妹許山伯。
樂池中,樂聲在渲染、在述說,活潑、歡快的迴旋曲,小提琴與樂隊交替出現描寫梁祝同窗共讀時的生活情景:耳鬢廝磨,剪燭共讀,追逐嬉戲,歡歌笑語,三載同窗,心心相印……
一段快板後,音樂轉入慢板,小提琴歡快的曲調驟然變得悠揚而緩慢,似斷似續的音樂,體現了心事重重。小提琴的斷續是英臺的羞澀;滑音和顫指是心情猶豫,十八相送,長亭惜別,情深似海,難捨難分。最後,絃樂,第一次奏出了哭調主題,低沉的音響預示出不祥的事情就要發生。
這時的觀眾,已經完全被水幕上的畫面和樂隊的音樂吸引了、投入了、沉浸了。
水幕上,光亮對比轉換強烈,回到家中的英臺,發現自己已經被父母許配給馬文才,英臺如聞晴天霹靂,但是馬文才之父——勢高權重的馬太守卻硬是逼著祝家交出女兒,為了父親與母親,英臺只能在內心默默祈禱山伯快快來訪。
樂池中,音樂低沉陰暗。陰森可怕的大鑼與定音鼓以及驚惶不安的小提琴,把觀眾帶到了一場悲劇的鬥爭中。
英臺的反抗得不到任何效果,小提琴發出了悲憤的雙絃音,這是英臺的含淚控訴!小提琴的聲音孤獨而尖銳,英臺悲哀著真愛擦身,她不甘心!
痴痴等待,默默祝願,拋來的卻是失望傷心的怒濤。魂牽夢縈的相聚,刻骨銘心的相思,化作苦澀難嚥的淚痕點點,浸染傷痕的無以復加的心靈。誰的心絃在一種悲情裡震顫?誰又渴望在摯愛裡相依相擁?十八里相送,為什麼送不走世俗的枷鎖?兩雙手、兩顆心的疊加,為什麼託不起真愛的小舟?
夜色淹沒了滿腔希望,夜風吹走了赤誠之心。在水一方,伊人悔恨,何不早知。
看臺裡,已經停止了香和暖的供給,一陣冷風還把一些殘香和餘暖也吹得無影無蹤。
樂池中,銅管樂嚴峻、陰沉,奏出了兇暴殘酷。它似封建勢力的怒吼,聲聲急,聲聲強,如暴風,如驟雨,劈天蓋地,席捲而來。銅管樂吼出了粗暴和無情,小提琴則奏出了英臺驚惶不安和悲痛欲絕,幾個強有力的和絃,則是英臺的哀憐悲憤、誓死不從。
樂池中,英臺的抗婚,被兇猛的銅管聲淹沒了,小提琴無奈地轉為低音,急促而又堅定,這是誓死拒婚。
水幕上,抗婚的激烈而又嚴酷,英臺的悲憤而又無助,在聲光中撲向了觀眾的眼睛、心胸、靈魂。矛盾衝突在此時達到了g潮,撕心裂肺,痛徹肝腸……
樂池中,兩種聲音交相奏出最強烈的音符。鑼鼓齊鳴,刺耳的聲音驚心動魄。英臺的抗婚音調與殘暴的惡勢力音調在交替出現,這就是矛盾的焦點,就是英臺慘烈抗婚的場面。
看臺裡,隨著鑼鼓齊鳴,合著齊鳴的節奏,觀眾的座椅發生了振動。屁股下的軟墊,突然向上一鼓一鼓的,讓人坐立不安。
樂池中,激揚、卓烈的抗爭旋律後,全隊奏出一個較明朗的音調,這是善良的人們幻想的希望之光,可是,幻想瞬間消失,刻板的音調再次出現,封建統治重如磐石,善良的希望難以實現。
現在,現場,細腳的聲響、美妙的聲響、強烈的聲響、糾心的聲響,已經把觀眾的情緒都不知不覺地給帶動起來了,在被驅動著,被指揮著。
水幕上,光影閃爍,山伯到祝家造訪,英臺紅妝翠袖,羅扇遮面,山伯方知其為女子。知英臺已許馬氏,柔腸寸斷,悲痛至極。二人樓臺相會,互訴衷腸。兩人臨別立誓:生不能婚,死也要雙。
樂池中,音樂轉入慢板。大提琴與小提琴開始“一問一答”。旋律纏綿悱惻,如泣如訴;大小提琴的對答,時分時合,傾述愛慕之情的情景,被襯托得淋漓盡致。
看臺裡,有一股暖流暗動,暖暖中,有一股醇醇的酒香在飄擁,暖香薰得讓人醉。座椅隨著梁與祝的很依偎,有些微微的晃盪,陶得人有點小酩酊……
樂池中,現在,大提琴一聲聲,緩慢低沉,幽怨哀絕!小提琴一聲聲,如泣如訴,高亢淒厲!彷彿是英臺在向山伯訴說纏纏繞繞的離情別恨,彷彿是英臺在向山伯表達綿綿不絕的深情厚意。然而,惡勢力如何能讓二人如願,那種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絕望、那種欲哭無淚的憤懣,欲哭無淚!欲言無語!在此時,掏心掏肺,全都是在用音樂的語言鬱郁地、憤憤地在此地展現了出來。
水幕上,樓臺會後,山伯欲求不得,鬱鬱寡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