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當地佃戶群也不是吃素的,很不好惹,這才不來這邊佔位子。
雖然在當地人看來,這個莊子這樣那樣的不好,但李志高卻很滿意,不說別的,光一個夠大就足夠了,畢竟他是要找一個類似秘密倉庫一樣的落腳點,好方便以後來回穿越。
交割好了,接下來就是跟佃戶代表談協議的問題了。
依附莊子生存的佃戶,共有二百二十來戶,五百多人。要是換了現代社會,兩千畝地養這麼點人,那是太輕鬆,可在這個沒化肥沒高產作物的自然經濟時代,兩千畝養這麼多人,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換句話說,整個莊子本來就是在保本運營,五百多人靠著莊子,也就是勉強餬口。
由於剛買下莊子,這次也來得及,什麼都沒準備,因此李志高也不想太早改變什麼,乾脆蕭規曹隨,跟佃戶代表籤協議的時候,基本還是按照老樣子,租金什麼的一切照舊,只不過把名字變更了一下罷了。
對於李志高如此識相,對方也很滿意,也沒想過多佔便宜。這倒不是人家不想,而是在看到李志高一身洋派打扮,開著沒見過的洋車,還帶著真正的洋人,心裡面先就弱了幾分,於是這才老老實實接受新契約,要是李志高換個身份,沒點能力就買土地,指不定就要被這群兇狠的佃戶活吞了。
不過這也不是長久之計,暫時這些人是沒事兒,但如果過一段時間看李志高沒什麼後臺跟本事,再來個天災**什麼的搞的大家吃不飽飯了,估計這些佃戶還要鬧騰。可別以為貧農翻身鬧革命是後來才出現的,其實這事兒自古至今就一直有,從來沒斷過。當然,如果你要能讓大家都能吃飽肚子,日子越來越好,那佃戶們也不會找麻煩,甚至還會感恩戴德的真心擁護。
交割完產權,劉潤生就提議回縣城,據他所說,真想來這住,總要先找齊了人手,包括家丁護院什麼的,再過來找人花大價錢修繕一下才行,要不然住在一個雜草叢生,狐狸老鼠亂竄的地方,住的不舒服不說,關鍵是也不安全。
對此,陳家的那個長隨以及美國人馬文也是相當贊同,並且馬文還提議,如果李志高真的想在這當農場主,他可以幫忙搞一批軍火過來,幫他搞個武裝護院團。
聽到這裡,李志高倒是好奇了,就問如果私自買軍火組建武裝團的話,官府會不會管。
這下子,馬文還沒說話,陳家跟來的那個長隨陳三倒是先開口了。按照他說的話,如今這年月,哪家大地主家沒點武裝護院啊,就連他們陳家,雖然有點落魄了,好歹也有二十個人的護院家丁。
至於私下買軍火,早就不是個事兒了,只要別買大炮,別進縣城,武裝家丁的人數別超過三百,更加別去明目張膽的玩造反,基本官府就不會理會,就算超過三百人了,只要打點好,同樣沒問題,大不了買個民團的編制就是了。
但是,這裡面最關鍵的問題是錢的問題。首先買軍火要錢,僱人要錢,訓練要錢,此後養家丁也要錢。可以說,養武裝護院,就是個不斷往裡砸錢的東西,一般人真消耗不起。
換句話說,只要有錢,一切都不成問題,人就不說了,有錢就有人,至於買軍火的門路,也不成問題。要知道,如今在大清朝做買賣的洋商,最賺錢的就是軍火商人跟鴉片商人,而清政府也無力禁槍,因此整個的軍火市場那是相當寬鬆,也相當氾濫。
就以馬文自己來說,他的洋行雖然不是主要經營軍火,但那是他自己實力不足,又沒有合適大客戶需要的緣故。如果有大客戶,他還是很容易就能買到軍火的,他美國人的身份,就是軍火買賣的通行證。
“原來如此。”聽完的李志高點點頭,對這個世道有了更深層的理解。
李志高還是被和平年代的教育給誤導了,在現代社會的華夏,要搞私人武裝團體,那是千難萬難,但這可是清末,是真正的亂世前夕。現如今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力大大降低,都沒辦法的開始搞地區自治了,這樣一來,沒了官府的威懾,私下搞武裝團伙就太容易不過。
革命黨為何屢禁不止,還不是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力太差的緣故,要不然,就按照那些革命黨起義的規模來看,換個正常點的政府,早滅的跟什麼似的了。
想明白這點,李志高心裡也有點數了,知道暫時還不好在這裡當什麼莊主搞種田,於是決定先回縣城,把自己的力量弄充實點再來。
實際上,劉潤生也是這個意思,或者說,他對這個結果很滿意。
其實,仔細一想就明白,買莊園,實際上是劉潤生的主意,如果不是他當初攛掇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