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2 / 4)

小說:這個老闆不太冷 作者:幽雨

桂仁的神經,他拿起手機把玩了一下,開啟翻蓋,輕輕吐了一口煙,又把翻蓋合上。他掃了一眼電腦,張振華還沒到線上。桂仁決定主動打個電話過去,問問是什麼情況。

電話響了多聲,沒人接。

上個禮拜進展比較順利,張振華已經和荷蘭方面一起比對配方了。從影片系統可以看出,荷蘭技術人員已經沒有開始時的傲慢神情,轉而以一種商量的口吻平等地和張振華討論問題。而李劍也已進入角色,流利地用英語補充著張振華的觀點,張振華和李劍的配合也顯得默契。

張振華,師從我國著名的稀土研究權威李乙丙院士,去年夏天北大化學系博士畢業,正在猶豫做不做博士後,桂仁找上門來。那天下午,張振華正好在學校實驗室幫助導師在做內蒙包鋼稀土公司的稀土再提純實驗,一個一起喝過兩次酒的無線電系博士帶了個人進來,說想和他聊聊天。張振華忙於手頭實驗,只能客氣的衝來人抱歉,請他等等,桂仁禮貌的留下名片,請他實驗結束後一起吃個晚飯。張振華雙手接過名片,掃了一眼,由於對通訊行業不瞭解,他對桂仁的身份沒有概念,就裝進了襯衣口袋。接著張振華抱歉地說導師年紀大了,現在是暑假,研究生都不在身邊,只有他這個弟子正好可以幫上忙,包鋼稀土公司催的急,這個實驗可能下午不一定能結束,晚飯他就自己湊合一下,如果能提早結束實驗,他會電話聯絡桂仁的。桂仁看他是個實在人,第一印象非常好。

在北大校園邊的資源樓裡,桂仁對張振華的實驗沒有概念,就一邊看書一邊等待,整整等了一個下午。眼看到晚飯時間,他客氣地請無線電系的博士一起晚飯,對方告訴他不必等張振華,他們實驗時間沒點的,他自己不巧有點事情就不過來了。桂仁難得有時間清閒,就信步走進北大校園。為避免張振華來電話自己聽不見,桂仁戴上了藍芽耳機。暑假,北大校園清淨了不少,比他前幾次來更有一種雍容華貴。正是盛夏,不知不覺,桂仁走了二十幾分鍾,額角的汗珠已是豆大了。幸好自己一身休閒裝束,抬起手臂洇了一下前額,短袖下前臂結實有力,濃重的汗毛沾著晶瑩的汗珠,微微泛出反光。幸好北方的夏天不象家鄉湖州,北京的盛夏時節,過了三四點鐘,太陽就會不再毒辣而漸趨溫和,再加上溼度低,桂仁感覺全身微汗,被小風一吹,非常舒服。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五章第二節

前面就是三角地,桂仁放慢腳步,一目十行地觀賞起那些小廣告,可惜暑假裡大多是培訓班啊講座啊交換車票的資訊。拐進邊上的學生食堂,簡陋的餐桌餐椅,絕大多數就餐者都是青年學子,簡單的仔褲T恤,許多就餐者都抬頭看著電視,胡亂地往嘴裡填進飯食。電影片道大多鎖定鳳凰衛視,當時國際上金融風暴已是“大風起兮”,內地因為奧運因素報道較少,鳳凰衛視視角還是比較敏銳,已在較大幅度報道金融風暴相關資訊。桂仁也非常喜歡鳳凰臺,尤其是金融風暴的相關內容。金融風暴的進展,桂仁在密切注視,他明白這對於他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遇,他已經有過多次和經濟學家的交流。這一次來北大,是為期兩週的EMBA集中面授時間,這一次的內容大家最感興趣就是金融風暴。今天下午安排集體訪問中興通訊北京研究院,“現場解剖”的方式討論實際案例,中興“這隻麻雀”即便燒成灰,桂仁也能把它復原回去,再加上自己的同行角色,他怕自己丟了身份就不參加這次活動了。

走了這麼會路,桂仁感覺自己真有點餓了。他點了兩個小炒,西紅柿炒雞蛋、青椒肉絲,打了一份綠豆大米粥,一個饅頭,找了個僻靜角落,慢條斯理地品嚐起來。自己正對的電視,卻是CCTV頻道,正在報道中國奧運代表團的花絮。桂仁低頭小嘬了一口粥,感覺溫度正合適,張開大口呼嚕嚕小半碗就下去了,胃裡馬上就有一種幸福的充實感。桂仁滿意的掰下一小片饅頭送到嘴裡,細嚼慢嚥下,感覺到了一絲甘甜。桂仁微眯著雙眼,筷子準確地夾菜送菜,小炒的味道也不錯。桂仁感覺自己回到了剛從湖州到北京上大學那會兒,一種幸福感充斥全身。

與此同時,在另一家學生食堂裡,張振華正雙眼茫然的盯著眼前的一碗麵條出神,嘴裡細嚼慢嚥著一片饅頭,電視上講些什麼,他一句也沒有聽進去。他正絞盡腦汁,琢磨著重新調整方案,怎麼有效地去除雜質。按照上午的方案,下午的三次實驗中,其中有一次的純度達到了理想標準,但其他兩次都不夠理想。前幾天的工作沒有白做,今天這一次理想實驗已經現出曙光了。他準備不修改配方,晚上在調整時間上多做幾次實驗,看看時間因素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