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3 / 4)

小說:世界是平的 作者:中國長城網

究署”裡一個秘密機構,是因特網的最早雛形,為現在的因特網奠定了基礎。

1969年,資訊傳播技術辦公室首次揭去神秘的面紗,它最早的產品叫“尖端專案研究署網路”——連線國防部內部計算機網點的粗糙網路,並與幾所主要大學研究室及政府實驗室相連,該專案由國防部資助。設計尖端專案研究署網的本意是希望透過一個網路系統,方便少數研究人員交換資料和資料,透過幾個人共享一臺計算機和裝置節省有限的資金。非常重要的是,在當時計算機不多的情況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室的人員可與在麻省坎布里奇的實驗室研究員同時執行一個軟體,共同調閱同一資料。

。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四章華爾街在震顫中衰敗(10)

“30年前,也就是1969年10月29日,發出的第一個資訊非常簡單,沒想到此舉以後會發展成因特網,”《紐約時報》1999年10月12日報道說,“它與1844年試驗電訊時用的詞‘What hath God wrought’沒有什麼區別,只不過它用‘進入系統’這個最簡單的詞。正如後來所知,在‘尖端專案研究署網路’上只發出兩個字元……正如流傳下來的民間傳說一樣,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一位名叫查爾斯·克蘭做的,他在計算機上發出‘L’和‘O’兩個字母,一位遠在洛杉磯西北部300英里的計算機專家,在當時還不叫矽谷的斯坦福研究中心裡立即按約定給克蘭做了回答。”

雖然,直到1972年,計算機的先驅者才發明電子郵件。當時在同時使用電腦的人中間有個儲存信件系統,即在同一計算機上,各人有各人的信箱號碼,可以給其他人留下資訊。據西格勒說,一天,先後在博爾塔、貝拉尼克和紐曼等計算機研究公司工作過的湯姆林森為了公開進行連線,寫了一個簡單的傳送檔案,從一臺計算機的郵件箱傳送到另一臺計算機的信箱裡,試看檔案是否成功傳送。湯姆林森後來告訴西格勒:“既然我們有能力從一臺機器向另一臺機器傳送檔案,顯然,你就可以在網路上傳遞一個檔案,然後作為郵件傳送給其他地方的任何人。我正好在設計一個專門傳送郵件的軟體,稱為‘傳送訊號’器,它就像一輛將兩者連線在一起的公共汽車,相互之間可傳送檔案和傳送信件。那就是我所做的……它就開始運轉了。”有人會一聽了之,而有些人則會模仿,轉眼之間,電子郵件誕生了!

還是湯姆林森,西格勒寫道,在電子郵件中發明了@,以便區別他或她的地址。早期因特網的研究者們發現電子信箱的功能,而後使用者們便將郵箱的容量擴大,就像整個網路一樣,讓越來越多的資料包同時在大學、聯邦政府、公司和研究機構之間交換。其他一些比“尖端專案研究署網路”規模小的網路,也開始如雨後春筍一樣出現,但正如西格勒指出的那樣,“它們算不上交換網路,它們都有自己的‘行動協議’並規定在自己的網路上用什麼符號組織交流。”就是說從一開始就遇到難題,還不可能從這所大學將一個郵件包傳送到另外一所大學,這個問題的出現也意味著因特網的誕生。當文特·瑟夫和鮑勃·卡恩發明交叉網路協作器時,因特網實際上就成形了。交叉網路協作器只有拳頭大小,是計算機萬能進入系統,可以讓一大郵包資訊離開自己的網路,透過傳送進入到另一家網路的通道。西格勒解釋說,到1973年,它的設計者提出用“網路網際網路絡”的辦法解決難題,簡言之,就是因特網。

然而,因特網並沒有普及,到了1990年,在日內瓦的一位英語軟體工程師蒂姆·伯納斯李發明了一個使網與網之間資訊傳遞更簡單、費用幾乎為零的裝置,因特網才開始流行起來,這就是我們知道的全球資訊網。據西格勒所說,當伯納斯李開始進行全球資訊網專案時,共有800個不同的計算機網路與因特網相連,連線著16萬臺計算機,每臺機子中都設有一個可以傳遞資訊的資料夾或資料庫。從技術上說,所有這些資料夾和資料庫都是相連的,但將它們整理並按要求傳送出去並非易事,因為它們並不是都集中在資料庫、通訊簿或資訊管理員那裡。正如《紐約時報》指出的那樣,伯納斯李所做的巨大革新是“在因特網上設計出通訊地址、連線法、傳送多媒體的軟體。”他的發明就是眾所周知的透過字母顯示的URL——統一資源定位格式——用單個字母可以顯示每一頁資訊,同時還有HTTP——超文字傳輸協議——和HTML——超文字標識語言。URL、HTTP、HTML構成超級連結系統,在計算機螢幕上看到的這些特殊詞、彩色字元和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