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類,來闡明他的理想。這樣努力的結果是,他終於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一個聽眾,可惜這個聽眾不是韓王,卻是作為對手的秦王嬴政。
公元前233年,韓王安六年,也就是秦王政十四年,距秦統一中國僅剩12年。韓王被嬴政折騰得實在沒辦法,想起了最後一根稻草,派韓非子去秦國試一試,碰碰運氣。可是,這一試,外交努力沒試成,韓非的命卻試沒了。
韓非在秦國是這樣開展外交作為的:他對嬴政說,只要你嬴政聽我的,滅不了趙、韓、荊、魏、齊、燕,我就不是人。不但不是人,命也可以任你拿去(“四鄰諸侯不朝,大王斬臣以徇國”)。韓非不愧是法家出身,要多無情就有多無情。蘇武在北海牧羊19年,受盡千辛萬苦,無非為了骨氣,可他倒好,反水還在其次,卻要帶部隊打自己的祖國,難怪後人罵他。
嬴政對這個超級宏偉的戰略藍圖怦然心動,“悅之”,恨不得明天一步就能封禪泰山,一統山河。於是嬴政考慮該給韓非安排什麼樣的職位,考慮來考慮去,卻把對韓非的任用給耽誤了。
關於嬴政的遲疑,我產生了一個疑問:從史書的記載看,嬴政不是個優柔寡斷的人,況且韓非還是他極想見到的人物。《史記》上說,秦王為了儘早見到韓非,甚至命令部隊加大攻擊力度。可一旦見到神交已久的韓非,嬴政卻一反常態,舉棋不定起來,這事確實頗費思量。我的推測是,秦王從始至終都未見到韓非本人。也就是說,除了外交場合的客套外,他們之間尚缺少一次足以達成共識的深談。而這次沒有兌現的深談,對雙方都是重要之極。秦王可以藉此進一步認識韓非,要用其人,總得見見面吧。韓非也可以藉此進一步闡明思想,取信於秦王,大而言可以得到富貴,小而言可以保住性命。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一章 百年皆客(2)
什麼原因造成秦韓的失之交臂,不得而知,我想,其中最主要的因素,當是韓非的口吃。韓非深知自己的功力不在嘴皮子上,而在筆底下。於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然而,韓非因口吃而丟掉的機會,卻給了同學李斯一個可乘之機。西方有個哲學家曾說過一句相當恐怖的話:他人即是地獄。這句話用在李斯與韓非身上,真是貼切之極。
楚人李斯,也客卿秦國。所謂客卿,就好像中國留學生取得美國國籍,正準備參加議員選舉,還在準備階段,沒想到半路殺出個韓非,對他的競選構成了嚴重的威脅。結果自然不難想象,這個擅長心計且妒忌心極強的楚國人,不顧同窗之誼,準備幹掉他。
李斯還真找到了韓非的死穴,他對秦王說:“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欲並諸侯,(韓)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情也。今王不用,又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法誅之。”這句話因襲了李斯在《諫逐客書》中為秦國謀劃的攻防思想。他為秦王謀劃說,“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之”,那些名人名士,能拉攏的,不惜一切代價拉攏來,實在拉攏不了的,乾脆“利劍刺之”,免得為敵所用,老給我們添麻煩。
嬴政怕的就是這個,於是不分青紅皂白,派人將韓非逮捕下獄。獄中的韓非要見秦王,李斯不讓。要申訴,李斯也不讓。不但不讓,還擅做主張,派人拿了一杯毒酒,說是御賜的,逼韓非喝下去。而等秦王緩過神來,韓非,這個因為口吃而錯過與秦王面談的人物,早已吃過了他人生中的最後一頓晚餐。
《通鑑》中有兩人評論了此事,一是揚雄,一是司馬光,二人的論點和李斯一樣,關鍵詞只兩個字:“人情”。揚子認為,韓非之失在於信口胡話,沒有基於“以禮動,以義止”的操守,口出狂言,不留後路,犯了自大病。司馬光認為韓非替秦國謀劃,首先一條就想把自己的祖國打倒,太禽獸了,死有餘辜。而太史公在《韓非列傳》中說:“餘獨悲韓子為《說難》而不能自脫耳。”說的正是韓非的性格。
2。韓信的市井之志
韓信不聽從武涉、蒯徹 的策反,死不背漢,是其性格所致,欲報知遇之恩故也。蕭何稱之為“國士無雙”。
公元前203年,韓信率部直取齊地,肥得可以,有了環視群雄的本錢,然後派人對劉邦說:“齊地形勢非常複雜,大王就讓我代理齊王(假齊王)吧,否則怕鎮不住。”
劉邦一聽,火冒三丈,這不明擺著伸手向組織要官麼,“他媽的……”。話音剛出口,坐在旁邊的張良機警地踢了他一腳。劉邦儘管文化不高,但悟性極好,明白過來這一腳是怎麼回事,韓信如果要反水,後果不堪設想。連忙改口說:“他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