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1 / 4)

小說:歷史的性格 作者:無組織

鼙鄱�穡�蛐砩鋅梢徊�V劣誄砂埽�壞錳�煊擅�恕�

諸葛先生在寫這份上言時,“山人自有妙計”的灑脫已不復存在,悲壯之情,讀來躍然紙上。

青衣行酒

公元313年,漢王劉聰在光極殿大宴群臣,命晉懷帝青衣行酒,懷帝的兩位舊臣見狀,“因號哭”,結果被殺。青衣是僕人穿的服色,晉懷帝以皇帝之尊而從事僕役之事,境況慘極。

東漢任城人鄭均,有道行,在群眾中威信很高,朝廷屢徵不就,漢章帝出巡任城時,住在他家,因賜“尚書”俸祿終身,時人稱為“白衣尚書”。“白”是表示平民身份,後來文人自命“白衣卿相”以示*,蓋出於此吧。

餘在《通鑑》中讀到上述兩則故事,因對舊時服色作了一番小考。《左傳·定公十年》疏:“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中國人注重服飾的禮制,淵源久遠,且相當看重,把它當作禮的重要表徵。古人說,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上稱“衣”,下稱“裳”,也就是裙子,此制今已不存。

《周易》說:“天玄地黃。”因此,周天子在祭天時,便著“玄衣纁裳”,玄指深藍近於黑的顏色,纁兼有赤黃之色。此大概為古人講究服飾顏色之始。黃色作為皇帝壟斷的專用顏色,遲至唐朝時才開始,而此前皇帝的服色並不統一。《禮記·月令》記載,天子“著青衣”,所謂青天在上。晉懷帝要是處在周朝,著青衣不但不為賤,反以為貴了。秦時,始皇帝採用“五行說”,認為周朝為火德,秦朝代周,秦為水德,故皇帝的服飾為黑色。漢朝代秦,漢為土德,漢朝皇帝的衣服便是黃色。晉代實行金德制度,以赤色為貴,故晉代皇帝著紅袍。至隋朝,文帝、煬帝著黃袍。但此前,包括漢代,並未明令禁止他人穿黃色衣服。唐高祖武德年間(618-626),才開始禁止百官百姓穿黃色衣服,因為赤黃近似日頭之色,而日是帝王之尊的象徵,黃袍遂成為此後歷代皇帝的專用之服。

百官公卿章服,《周禮》記載了十二章紋制度,《禮記》也說“天子龍袞”、“士玄衣裳”之類。孔子也曾說“惡紫之奪朱也”(《論語·陽貨》),說明當時貴人的服飾已有制度區別。但真正確立章服制度的,是在東漢。東漢永平二年(59),孝明皇帝詔有司博採《周官》、《禮記》等史籍,制定了詳細的祭祀服飾及朝服制度,“衣畫裳繡,十二章”,章服制度得以確立。十二章紋作為帝王百官的服飾,直至清末,沿用了近兩千年之久。

秦之前,政府並沒有嚴格界定庶民皂隸的服色。秦漢之際,才規定說,“庶民為黑,車伕為紅,喪服為白,轎伕為黃,廚人為綠,官奴、農人為青”。隋煬帝大業六年(610),又詔定:“五品以上,通著紫袍,六品以下,兼用緋絲,胥使以青,庶人以白,屠商以皂,士卒以黃。”所以柳詒徵先生說,“衣服之制,別之以色,則起於隋”。

開篇所說的“白衣卿相”之“白”,是針對“十二章紋”而言,意指不加紋飾的衣服,表示沒有地位,也稱“素”,後人又稱布衣。

謝安的閒暇

東晉謝安,小時就了得,朝廷多次讓他出來做官,皆推脫不就。平時多花時間讀書,或帶著歌妓遊山玩水,“雖為布衣,時人皆以公輔期之”。到他想出山的時候,年已四十多了。

謝安好聲律,就是在守孝期間,也不廢絲竹之樂,典型的竹林七賢之做派。江左士大夫極力效仿,遂以成俗。這風俗成的確實不好,後廳挺著死人,前廳卻在奏樂,心肝確是大大的壞了。王坦之就苦勸說:“天下之寶,當為天下惜之。”王坦之先拍了謝安一下馬屁,說謝安是“天下之寶”,接著就老實不客氣了,大家都盯著呢,注意影響。而謝安不吃這一套,該奏樂的還奏樂。

我在想,是謝安在江左開了蔑視禮法的風氣,還是魏晉本就有這種風氣,而謝安只是不能免俗?細思之,好像兩者皆有。因為魏晉清談不始於謝安,而竹林七賢的視禮法為糞土,也是盡人皆知的事。因此,我認為,謝安的開江左不良作風,其罪只是沒有盡力加以引導而已。而范曄的祖父範寧數落王弼、何晏之罪,說“蔑棄典文,幽沈仁義,遊辭浮說,波盪後生”,使禮崩樂壞,至今為患,其罪深於桀紂,語氣就非常嚇人。這麼說來,謝安的責任好像又很大。

但謝安不是閒暇得荒廢公事,也不至於誤國。面對強大的前秦,謝安“兢兢焉為自保之謀,常持戒心,此其所以濟也”。他的侄兒謝玄在淝水一線與苻堅鏖戰,後方謝安卻與客人閒情雅緻地下圍棋。當捷報傳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