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金80餘萬、犬冢信太郎15萬、山田純三郎5萬,還有國內借款若干。後來,不僅他在巴黎的開元茶葉店賣掉了,在上海馬思南路的6幢花園洋房也賣掉了,全都成了革命的經費。所以後來人們稱他是“毀家襄助革命”,實不為過。
事實上,張氏家族中,不僅張靜江本人多次向革命大筆捐款,南潯張家的其他人,如張石銘、張弁群、張乃驊等都曾經在張靜江的帶動下,多次向革命事業大筆捐款。
根據現在的不完全統計,張靜江在辛亥革命前後對革命的捐款達到了110萬兩白銀,這個數字按購買力的比價如果折算成2006年的錢款,大約相當於2000萬美元。張氏家族其他成員在這一時期的捐款大約為20萬兩白銀。所以,張氏家族為辛亥革命的捐款總數,大約在130萬兩白銀以上,相當於2006年的2600萬美元。
這個數字意味著,張氏家族的捐贈在國民革命中的確意義非凡。雖然國民革命遲早總會成功,但是,在當時如果沒有張氏家族的財政支援,孫中山先生面臨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
實際上,通運公司在大家拆夥後還有一段後續的故事——張靜江的小舅子姚叔萊(姚蕙的弟弟)仍舊坐鎮公司大本營,而原在張靜江家裡當大菜師傅的盧芹齋和在張家典當鋪當“朝奉”的吳啟周,他們自行在巴黎先後辦起了來遠公司和盧吳公司,繼續從事文物的出口貿易。也許他們不願被張靜江的革命需要所牽累,也許他們原本與張就不是一條心,總之,通運公司後來是走下坡路了,但盧吳公司卻還興旺。他們中的主要人物除了盧、吳兩人之外,還有吳啟周的外甥葉叔重(蘇州人,人稱葉三)。他們的分工是,盧坐鎮巴黎銷貨,吳在上海辦貨,葉則中間跑運輸,他們都發了大財,尤其是盧芹齋,在後來的半個世紀中,儼然歐美古玩界的大人物,聲名顯赫。
這個盧吳公司一直到中國大陸解放才不得不結束在中國的業務,因為他們在國內收貨的葉某出事了。葉某因過去的文物走私而判了刑,被送到青海勞改,後來就死在那兒。但是他在解放初向國家捐獻的各式文物有3000件,這在上海博物館的檔案中有記載,而且在該館的捐獻者的人名牆上,至今還刻有他的名字。再後來,盧、吳二人也不在人世了,但是盧吳公司仍舊還在,是盧芹齋的後人在經營。盧吳公司在巴黎的那棟仿中國古代式建築,如今被視為古董建築而受到保護。
浙江省長上任後的第一件要事
民國初期,當袁世凱派人刺殺了宋教仁,發動內戰,並下令解散國會、撕毀《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時候,同時在全國通緝捉拿國民黨主要人物,張靜江也名列“亂黨”之列。他本人在南潯鎮的住宅被查封,在上海的資產也受到監視,頗有“黑雲壓城城欲摧”之勢。他的族人見勢不好,生怕受到連累,因為所謂張靜江的財產,有些實為張氏大家族的公有財產,是大家庭兄弟們共有的。為了保全共有財產,族人們曾聯名向吳興縣政府呈文,要求驅逐張靜江出族,不認其為弟兄,請求備案。這在張氏大家庭中是件不得了的大事情。
5。孫中山先生的摯友張靜江(7)
張靜江時在廣州參加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討袁運動,風聞“後院起火”,極為震驚,自是牢記在心。
然而事情是發展變化著的,所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12年之後(即1927年),國民黨北伐勝利,張靜江又回到了上海,並出任浙江省政府主席,當年的“通緝犯”一下子成了政府大員,形勢遂大變。據李力經先生說,他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吳興縣政府調閱“南潯鎮張氏弟兄驅逐張人傑出族”的全部檔案,閱後並囑咐秘書:“此件要傳之子孫,存入銀行保管箱!”15
此話一出,張氏族人們慌作一團,趕緊擺下宴席,歡迎他衣錦還鄉。張靜江內心雖未釋然,但面子上還是要順水推舟的,即席作了一番講演,主要內容是請父老鄉親為革命捐款,他說:“革命是破壞工作,現在破壞成功,我要開始建設了,請諸位多多幫忙!”大家自然一致鼓掌,一致擁護。後來張靜江在大辦建設的時候,果真藉助了不少家人和同鄉的經濟力量。
至於那一份卷宗,張命李力經一直儲存到解放後。1955年有關部門要接管這批檔案,連同他所有的股票、合同、單據等檔案,均被上海法院取走了,現在大概仍在上海法院的歷史案卷中。也有訊息說,已經被南京國家第二檔案館囊括去了。
孫中山先生的摯友
陳立夫先生在張靜江百年冥誕時寫的紀念文章中說:“張靜江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