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朕信他(2 / 3)

小說:遼東釘子戶 作者:青史盡成灰

魏公公,你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嗎?袁大人乃是朝廷封疆大吏,為官清廉,百姓讚頌。他如今為國捐軀,身死沙場,如此忠良卻死後蒙冤,被人肆意詆譭,傷損名節!魏公公,你捫心自問,不覺得愧疚嗎?”

魏忠賢身為廠公,豈會在乎一個連次輔都不是的大學士,他冷笑道:“咱家頭一次聽說喪師丟城還能成為英雄,是咱家見識太少,還是你們巧言狡辯?”

兩個人針尖對了麥芒,在場的重臣紛紛躍躍欲試,大明的文官別的不行,打仗絕對是一流的,擼胳膊挽袖子,眼看著上演全武行,次輔顧秉謙急忙出來,一面拉住韓爌,一面說道:“韓閣老,魏公公也沒說袁經略和楊巡撫就是禍首,如今遼東局勢混沌不清,流言蜚語不斷,我看還是等有了確實訊息,再考慮追封兩位大人。”

顧秉謙這麼說攪黃了追封的事情,等於是站在老魏一邊,東林黨的人大大不快,可是眼下一團亂麻,他們也沒有精力繼續糾纏。

所有人的目光還是落在葉向高的身上,希望老首輔能拿出一個辦法。

“次輔說的有理,正所謂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拿著一個人的奏摺就妄論朝廷大事,難道忘了祖制嗎?”

葉向高這句話可夠狠的,朱元璋老先生可是規定了宦官不得干政,雖然經過王振、劉瑾等前輩的不懈努力,早就把祖訓拋在九霄雲外,但是老朱的話還是緊箍咒。

被當面揶揄,魏忠賢怒氣衝衝,卻不知道怎麼發作,他畢竟比不得文官伶牙俐齒,憋得老臉通紅。

好在天啟疼惜老魏,說道:“首輔,魏大伴也是替朕問話,你們還是趕快拿出對策才是!”

葉向高的確沒有什麼主意,他只能說道:“聖上,容老臣和內閣,六部並都察院,一起商量出方略,三天之內,上奏聖上。”

天啟小臉黑沉沉的,說道:“別等著老奴佔了金鑾殿,你們才有主意!”

甩下一句話,天啟轉身就走。

朝廷的事情從來瞞不了別人,很明顯魏忠賢是想把遼東失陷的罪責推到東林身上。東林黨的人豈能答應,不用吩咐,各位忠貞的黨員立刻行動起來。

六科和都察院的言官七成以上都是東林黨的,這是一夥誰也惹不起的力量,他們立刻聯名上奏,有的要求追封袁應泰和楊漣,讓二人配享忠烈祠。也有要求朝廷徹查遼東戰敗原因,把罪臣揪出來。

輿論風潮一起,簡直勢不可擋,到了第五天,東林黨的旗幟性人物左光斗終於上書了。

這些天東林黨不停詢問從遼東逃出來的軍民,收集材料。在左光斗的奏疏裡面將罪責徹底歸咎到兩個人身上。

其一是賀世賢:他招收過多的降卒夷丁,心懷不軌,居心叵測。女真攻城之時,降丁大開城門,明軍措手不及。

其二自然就是張恪!這也是左光斗著墨最多的地方,他先是參劾張恪私自進入遼東,沒有通知經略巡撫,目無法紀。接著是臨陣脫逃,假意援救撫順,實則畏敵不戰,帶兵逃走,只是瀋陽兵微將寡,難以匹敵。

在奏摺最後,更是煞有介事提到有人說張恪已經領兵投降建奴,被封為漢軍鑲紅旗旗主,一等總兵。而至今張恪沒有一絲一毫的訊息,極有可能投降建奴,享受榮華富貴云云。

此奏摺一出,天下譁然,所有言官就像是聞到了血腥味的鯊魚,矛頭直指張恪。

“臣請免去張恪一切官職,收回賞賜……”

“臣請緝拿張恪家人,立斬不饒,以儆效尤……”

一封比一封奏摺來的嚴厲,大有不斬張恪誓不罷休的勁頭。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彈劾奏摺一章接著一章,雪片一樣送到了宮裡。

京城街頭巷議,更是議論紛紛,輿情譁然,張恪前幾次大勝,在京城百姓心中還有很深的印象。大家並不願意相信,可是也有一幫人煞有介事地感嘆知人知面不知心……

華燈初上,乾清宮中,天啟已經三天沒有碰錛鑿斧鋸,面對著堆成小山的奏摺,眼珠通紅。

在他的身邊,司禮監掌印張曄默默陪在一邊。

“主子,晚膳熱了三次了,您還是吃點吧,天大的事,有列祖列宗保佑著,大明江山安如泰山!”

“唉!”天啟痛苦搖搖頭:“張大伴,遼東之事固然讓人傷心,可是滿朝文武更是讓朕心憂,他們拿不住一點對策,反而逼著朕對付張恪的家人,就不怕讓將士們寒心,朕才不會自毀長城!”

聽到小皇帝的話,張曄老淚橫流,跪在了地上。

“主子,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