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府李家雖然是個中等的儒醫家族,但李笑天幼時在李家的書庫中所見到的書冊數量與種類。可以說連“星心樓”藏書處中的一成不到。
也因而李笑天的見聞仍很有限,即使所知甚多的部分,也只囿於詩詞曲賦、史學經書一類,而象兵法、策變、食譜、方術等都是極少涉獵的領域。
在進入藏書處的第一天,李笑天的心一直無法平息下來。只是把藏書處各種書冊的名稱掃過一遍,一天的時間就已經過去。
從第二天開始,除了僕人來催他進食之外,他都泡在了書堆裡。他如飢似渴地讀著、想著,他恨不得一下子將那些書都吃到肚子裡。
不過,李笑天並不是“沉迷”在讀書中,相反,一次次閱讀中所受到的震撼都把他的心神引向一個個似幻似真的天地。而隨著心神所觸及領域的增加,他的心胸逐漸與其融合,不時感受著超越時空的精神傳遞。
兵法大類,由兩個小類別組成,即兵法與陣法。對於兵法知識,李笑天既好奇又有種一窺其貌的衝動。由於那字裡行間所展露的豪氣與壯烈讓他時時感到無比的震撼,可以說,在兵法隔間內,他所用的精力可用傾盡心力來形容。
孫子其人,李笑天早有所聞,但此人的著作《孫子兵法》,他卻未曾讀過。因為他自幼接觸的文事知識雖廣,但多集中在詩詞史經上。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避實就虛,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看著這一句句充滿智慧的語句,李笑天的心血早已高熾,澎湃不已。他雖然沒有見過戰場上行兵佈陣的具體情形,但那字裡行間透出的沙場上的戰意,在他的眼中,直如看到一場場真實的戰爭場面。
當他的心神浸入其中時,猶如看到兵聖孫武親自履臨戰場,昂首挺胸,坦蕩從容,一舉手間,敵人潰敗千里。
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環之無端,孰能窮之……
故兵無常勢,水無長形,能因故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
這是“戰勢”變化篇章,是對“陣法”的總覽。李笑天愈看愈心驚,越看越深入其中,不敢遺漏一字一句。
李笑天用整整半年的時間,才將《孫子兵法》的原本與各種註解書冊看完。看完之後,感覺到其中仍有不少未解之處,但心中好像已不知何時隱伏一支騎兵,自己就是主帥,隊伍任由自己指揮。
隨著對兵法書冊中文字理解的深入,他的內心逐漸升起一種躍躍欲試的感覺,直欲躍馬平川,沙場點兵,揮斥方酋!
細細讀完《孫子兵法》之後,李笑天又看到了一本愛不釋手的書冊,那就是《鬼谷子》。這是一本闡述縱橫捭闔權謀策變的書冊。
自從讀了第一句之後,李笑天就被裡面的文字深深吸引。他以前根本未曾想到自己會接觸這樣的書籍。裡面的機變權謀直讓李笑天看得大呼厲害。這些文字一反他一向堅持的為人處事理念,幾乎句句都暗示著與人交往中所潛伏的虛偽、功利,為了達到目的、取得戰果的最大化,可以無所不用其極!
《鬼谷子》與南宮品房中的《雄者玄術》不同,前者全是從人性的最隱秘之處透視著戰術的變化,它裡面的權謀細膩周密地驚人。幾乎每一句,都包含區域性與整體結合的思想。而後者則不同,那完全是隋代楚狂生的狂妄無稽之言。雖然裡面也有不少獨特的言論給予人啟示,但多是太過偏激,信之往往會適得其反。
為人凡謀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審得其情,乃立三儀。三儀者,上智、中才、下愚,參與立焉,以生奇……
制人者,握權也,見制於人者,制命也……
觀陰陽之開閡,以命物,知存亡之門戶……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
整整用了兩個月時間,李笑天才一字不漏地將這本書讀完。讀完後,出乎他自己的意料,竟然有種患得患失的感覺,內心同時感到一絲莫名的恐懼。
他不知道如此深入地看了這本書,對他來說究竟是好是壞?他總覺得他以前堅持的東西在這些權變面前簡直不堪一擊!
人與人之間好像處處充滿偽善,一切都顯得那麼不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