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夏國這彈丸之地輕視非常。
雖然宋帝屢對大夏加官封賞,但對党項族拓拔部接受前唐賜姓一事,仍暗自嘲笑不已。朝中大臣多認為夏乃大宋屬國,國力弱小,族民貧弱,多未開化,對其可不予防範。甚至有人這樣認為,大夏國若不是大宋時時照拂,早已被遼吃掉,因而其國民絕大多數對大宋持感激之心。只有夏國朝廷中的極少數人心懷異念,才不時導致夏宋邊境之爭。這種情況不足為慮,從上到下,從朝廷到軍隊都未對大夏國持重視之心。
然而就在大宋天衛軍團與北遼大軍隔水對陣之際,大夏軍隊趁邊境暴雨傾瀉,出師兵馬五萬,冒雨潛伏,進犯宋境。
本來宋境堡壘近百,防禦密度不可謂不嚴。壕溝上遍插丈餘高鐵刺,地上也遍佈木柵、拒馬繩、鐵蒺藜等,堡上弓箭火油俱備。
看似萬事俱備,敵不敢犯的情形,卻在大夏軍的突襲下,完全失去作用。據僥倖逃得性命計程車兵回報說,西夏軍好像從天而降,當壕堡上守軍發覺時,近百壕堡幾乎都已被夏軍控制。
而後,局面完全成一面倒之勢,夏軍奪得壕堡後,部分人迅速衝進宋軍大營,斬殺仍然睡意朦朧的宋軍,另部分人除去壕溝內外障礙,填溝撲橋。
反抗的宋軍只覺得不過一個時辰左右,足有四五萬的西夏士兵奇蹟般地出現在宋境一側。敵眾我寡,不成比例。未死傷的宋軍邊打邊退,向黃河靠近。茂原地區本是一半平原,一半山區,而宋境卻恰好在平原一帶。如此,向來馬戰驍勇的夏軍更是如龍如水,直追擊宋軍一潰千里。邊境告急,大宋朝廷卻猶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