盞宮燈間的距離比李、趙二人之間的距離要寬上一倍有餘。因此,二人的身影的頭部幾乎相接,而衣袂的晃動,又彷彿預示著二人的靜默是為了一次驚人的生死決鬥,在蓄勢待發!
二人都勢右手執劍,都在默想著即將揮出的劍勢。然而,在同樣是用劍作拼鬥的情況之下,二人所承受的“壓力”卻出現了嚴重失衡。
趙世成的壓力很小,因為他堅信自己的第三劍的威力,他相信李笑天已經沒有多少決鬥的氣力。若說他的些須壓力,只在於如何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將李笑天干掉。
而李笑天的壓力卻是隨著二人蓄勢時間的拉長而逐漸增大。他沒有不出現這些壓力的資本,因為他能夠出手的也只有還未領悟的第三劍式“風斷”。
如果他已經完全掌握這一劍式,或許他不會又如此的壓力。但事實是他從接觸這一式開始到現在,雖然已經十多天,但他在這式上卻是始終沒有多少進展。即使他日思夜想,對這一式苦思不斷,可效果不明顯。
如果說還有收穫之處,那就是他將前兩式對第三式的蓄勢作用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但現在他幾乎已別無其他可以一試的武功招術。他只有硬著頭皮,用他對“風斷”一式的最大掌握程度去接下趙世成一直自信滿滿的第三劍。
情勢所逼,不行也要上!
趙世成的長劍雖然呈自然下垂之勢,但他體內卻在作一次真氣的大調動。他雖然非常輕視李笑天,認為他必死無疑。但能否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解決他,還基於他能否真正發揮出這一劍式的威力,在於他能否將體內的真氣與手中之劍的劍式合一。
另外,他也是首次在外人面前施展他的“第三劍”,他不會讓這一劍表現出一絲的不足之處,因為這把“傲天劍”與他所要施展的劍式的主人不允許。因為,他的劍式與他手中之劍一樣,在江湖有著崇高的地位。
作為劍式與寶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