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1 / 4)

B》w。7mihua。com

德國打這場仗,和1914年沒有兩樣,必須一鼓作氣,出手便成功才行;日本的情況也一樣。一旦曠日持久,對方開始聯手之後,雙拳難敵四手,就遠非德日兩國之力所能對付了。它們也根本就沒有打算打持久戰;至於那些需要長期生產的武器,更不在它們考慮之列。(相反,英國雖然在陸戰受挫,一開始就已打定主意進行持久的消耗戰,把財力集中在精密昂貴的武器上。時間一久,英國和盟方的軍火生產量自然便趕過德國。)至於日本方面,一不曾捲入1939~1940年德國對英法的作戰,二也沒參加1941年以後德國對蘇聯的進軍,所以相比之下,沒有這種對付聯手敵人之苦。不過早在1939年,日本就曾在中國與西伯利亞交界處與蘇聯紅軍非正式地交過手,當時日方傷亡頗重。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開始,日本交戰的物件也只是英美兩國,蘇聯並不在內。倒黴的是日本碰上的對手,偏偏就是資源不知比日本豐富多少倍,肯定會贏得這場戰爭的超級強國美國。

有一段時間,德國的運氣似乎還不錯。30年代戰爭腳步日益接近之際,英法兩國沒有和蘇聯交好,結果後者才與希特勒談和。而美國總統羅斯福(FranklinO�Roosevelt)也因為國內政治牽制之故,只能在書面上支援他比較傾向的一方。所以一開始,1939年爆發的戰爭只能算是歐戰。事實上在德國入侵波蘭,又於三周內和中立的蘇聯瓜分該國之後,所謂歐戰,已變成純粹由德國與英法對打的西歐戰爭了。1940年春天,德國不費吹灰之力,又分別攻下挪威、丹麥、荷蘭、比利時、法國,輕鬆得簡直有些可笑。挪威、丹麥、荷蘭、比利時四國均被德國佔領,法國則被分成兩半:一部分由德國直接佔領治理,另一半則變成附庸“政府”,首都設在法國鄉間的溫泉療養勝地維希(Vichy,維希政府的主要成員,多數來自法國各保守勢力,這批人不願意把法國再稱作“共和國”,故指稱為“政府”)。現在全歐只剩下英國與德國作戰了,在丘吉爾的領導下,全國和衷共濟,誓與希特勒周旋到底,絕不妥協。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原本中立的法西斯義大利卻走錯一步棋,放棄了自己小民自守兩不相涉的立場,倒向德國一邊。

就實際意義而言,歐戰至此可說已告結束。不錯,英國有英倫海峽及皇家空軍這兩道屏障,使得德國無法越雷池一步,但是英國也沒有本事回攻歐陸,更別提打敗德國了。1940~1941年幾個月當中,英國獨力支撐著。這段時間,至少對那些戰火餘生的人來說,可算是英國人歷史上極了不起的一個時刻。不過,英國倖存的機會十分渺茫。1940年6月,美國重新部署其“半球防衛”計劃,基本上認定沒有必要再給英國任何支援。而且,就算英國有機會逃過一劫,美國也只把它看成外圍的防禦基地。在此同時,歐洲版圖也被重新劃分。根據德蘇協議,除了德國佔領的波蘭部分以外,蘇聯進佔它在1918年失去的歐洲領土及芬蘭。1939~1940年間,蘇聯紅軍曾與芬蘭打了一場爛仗,將蘇聯國界向列寧格勒(Leningrad)以外稍微推出一點。至於當年《凡爾賽和約》從原哈布斯堡治下劃分出來的諸國,果然短命,現在重新規劃,落入希特勒的統治。而英國原想將戰事延伸至巴爾幹地區,結果不出所料宣告失敗,反使整個半島,連希臘諸島在內都淪入德軍之手。而德國盟邦義大利在軍事上的表現,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奧匈帝國還差勁。義大利部隊在非洲節節敗退,幾乎快被主要基地在埃及的英國趕出它在非洲建立的勢力範圍。德國的非洲勁旅在軍事天才隆美爾將軍(ErwinRommel)指揮之下,揮師穿過地中海直入非洲,大大威脅了英國在中東的整個地位。

第一章 全面戰爭的年代(12)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矛頭一轉,入侵蘇聯,戰端又興。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決定性的一天,德國此舉毫無道理可言——反把自己陷入兩面作戰的泥淖——而斯大林做夢也想不到希特勒會出此下策。可是希特勒此舉自有他的理由:能夠拿下東方這個陸地大國,不但資源豐富,又有源源不絕的勞動力供應,是再合理不過的策略。可是他跟其他的軍事專家一樣(日本除外),低估了蘇俄抵抗的能力。不過,希特勒的估計也不算完全離譜,因為當時的蘇聯實在一團糟:30年代的大清洗,把紅軍整得支離破碎(見第十三章),國內一片低沉,恐怖氛圍充斥,斯大林自己對軍事一竅不通,卻又喜歡橫加干涉。一開始,德軍在俄國勢如破竹,一如其在西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