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1 / 4)

小說:中東風雲人物 作者:吹嘻

從科威特撤出的全體中國人都已平安迴歸故里,與家人團聚。這項工作引起了巨大反響,產生了重大的政治影響。

在國外,當外國人看到掛有五星紅旗的浩浩蕩蕩車隊時,他們齊口稱讚:“中國好!”當撤離人員聽到國內決定派專機接他們回國的訊息時,當他們從國外到國內,所到之處都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時,他們處處感到祖國的溫暖,很多人都激動得熱淚盈眶。有的人在抵達北京時打出自己書寫的標語:“祖國好!”“祖國,我想念您!”有的人高呼:“共產黨萬歲!”許多人深有感觸地說:“儘管行程數千公里,歷盡千難萬險,但每到一地都得到使館的熱情接待和妥善安排,並能在短短几天內順利回到祖國,這同滯留在伊拉克、約旦邊界上其他國家數萬難民無依無靠的境遇相比,還是我們社會主義祖國好!”這段發自肺腑的言談,表達了廣大撤離人員的心聲。

積極協助臺、港、澳同胞撤離科威特一事,在臺灣島內和香港引起強烈的反應,並獲得普遍讚揚。臺灣輿論認為,從科威特撤離人員一事清楚地表明瞭海峽兩岸的國際地位和外交實力的懸差態勢,顯示出臺灣“外交”的“弱勢無力”和大陸在外交上的優勢和強大的影響力;臺灣當局在國際上無法保護臺胞的權益,說明臺灣“實質外交”作用十分有限。有的報紙嘲笑、指責臺灣當局在人命關天的時刻還“不要中共幫助”,表明他們純系只顧自己“面子”,而“不以人道為前提”的行徑。

接連撞擊熱點的薩達姆

香港報紙在社論中說,在救援臺灣在科人員問題上,北京處理得相當漂亮,自應贏得臺灣及海外各地華人的讚揚。香港《天天日報》8月26日在題為“中國使館救人顯盡民族感情”的社論中說,如果不是得到中共駐科威特使館的義助,數百名港客及臺灣人員仍陷落在戰火迫在眉睫的險境,不知何日方能與家人團聚,甚至客死他鄉的戰火中。該社論還說,中共使館協助營救港臺同胞,讓這群無助的“孤兒”先行撤走,純是基於血濃於水的民族感情,縱所處地域不同,政治信仰有異,但彼此都是炎黃子孫。臺灣的一些知名人士,甚至臺灣及在海外的親臺華文報紙也都認為,撤員一事有利於促進未來兩岸的關係。

許多隨大陸人員撤離科威特的臺灣同胞再三感謝對他們提供的幫助,多次流下激動的淚水。他們說,是祖國拯救了他們,他們永遠不忘祖國對他們的關懷和照顧。旅美華人讚揚這一行動體現了我國對臺胞“懷有深厚的骨肉情誼”,是“患難見真情”。他們稱讚我們採取果斷行動,向處於險惡環境中的臺胞伸出援助之手,此精神十分珍貴,猶如一顆“精神炸彈”,其政治影響“無可估量”。它使廣大華人看到,新中國才是全球炎黃子孫的“名副其實的堅強後盾”。

此外,臺灣“外交部”派駐科威特“代表”因翫忽職守,臨陣脫逃,受到臺灣輿論界和許多華人的譴責。8月28日,臺灣“外交部”以“在非常情況下失職”為由,解除了他的職務,並給予記過處分,據說他是臺“外交部”第一位因失職而被解職的“外交官”。

海灣危機和海灣戰爭是20世紀90年代初發生的重大國際事件,在很長一個歷史時期內,世人不會忘記這一事件。在這一危機中,海峽兩岸的炎黃子孫共渡難關,它是海灣戰爭中有關中國人在海外命運攸關的一段生動插曲,也將成為中華民族統一程序史中的一段佳話。

戰後,薩達姆內外交困

薩達姆應對困境

海灣戰爭的重創本已使伊拉克元氣大傷,制裁措施的實施對伊拉克更是雪上加霜。薩達姆內外交困,處境維艱,但他從不認輸,在困境中奮力拼搏。

海灣戰爭結束後,伊拉克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仍來自美國。戰後,美國對伊一直採取“遏制”政策。為此,美、英、法在伊拉克設立“禁飛區”和“安全區”,美、英戰機對伊進行狂轟濫炸。美中央情報局在伊設有據點,美特工和僱用的間諜在伊大肆活動。幾年的實踐證明,美國採取的這些措施未能達到動搖薩達姆統治基礎進而推翻薩達姆政權的目的。於是,美又提出“倒薩”口號,採取“遏制”與“倒薩”並舉的方針。美一直在加大對伊施壓的力度。

美國向伊拉克施壓的另一手段是在國際社會中孤立伊拉克。從客觀上講,伊拉克出兵入侵科威特,在海灣戰爭中是戰敗國,聯合國針對伊拉克連續透過了許多項決議,伊拉克與周邊國家及世界上許多國家交惡,使伊拉克的國際地位大大下降。與此同時,美國極力打壓伊拉克,損壞伊拉克的形象,在外交上孤立伊拉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