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1 / 4)

小說:亞歷山大 作者:京文

跋涉造成的疲憊,騎著戰馬在河岸來回巡視著對岸,可總是看不清楚。

帕米尼歐早已把軍隊的陣式作了精心的佈置:中間是方陣,兩翼是騎兵,沿河附近還有偵察隊和一些搜尋班及少數的輕裝步兵。大部隊的後面是運輸隊。

帕米尼歐見亞歷山大躊躇不定,走上前提出了自己的意見:“陛下,正如您所見,我軍應等拂曉之後霧氣散盡再渡河。對岸的敵兵已擺好陣式,而我軍又不熟悉河道,最容易在河中遭到對方密集的攻擊。如果首次戰役就挫傷了士兵們的銳氣,後果將很嚴重,對戰爭全域性來說,將更為有害。所以,我們應讓士兵在河畔安營紮寨,再說,您和您帶來的軍隊也正需要休息。”

帕米尼歐的建議,亞歷山大沒有理由反駁,因為他考慮得較為周全。可取勝心切的亞歷山大怎麼能坐等天亮呢?他反問道:“難道這條微不足道的小溪能阻擋我們前進?”帕米尼歐搖搖頭:“我當然不是這個意思。再說這是條大河呀!”

“在我眼裡,沒有翻不過去的山,沒有過不去的河!”亞歷山大決心已定,他直視著帕米尼歐:“就這樣決定了。如果我們在這條小溪前踟躕不前,這將成為赫勒斯滂的恥辱。下令渡河!”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戈爾狄翁之結(5)

帕米尼歐不再爭辯,他覺得年輕的國王有些意氣用事,處理事情還欠些火候。帕米尼歐在亞歷山大登基之後一直在外領兵作戰,大權在握頤指氣使。現在卻要受這位小國王的限制,他未免心中不服,何況他是為全軍著想。不過戰爭迫在眉睫,帕米尼歐無暇多想,只有執行任務了。

帕米尼歐指揮左翼,亞歷山大指揮著右翼,拉開了一字形戰陣,全力往河中間前進。

大霧瀰漫,雙方都難以發覺對方的行動。只聽得河水翻滾,嘩嘩奔流不息。波斯人再凝神一看,亞歷山大的軍隊已浩浩蕩蕩開到了河中央!兩支軍隊,一個在水中,一個在岸上,默默相持了好一陣子,因為這時彼此都不在射程內。霧氣漸漸消散,高高坐在馬背上的亞歷山大這時也看清了波斯軍隊的陣式。只見岸上的敵軍已經緊張地行動起來了,堤岸上排著整齊的騎兵大陣,全副披掛,似乎隨時準備向水中的馬其頓人衝擊。在騎兵的身後,是烏壓壓的步兵,個個張弓搭箭,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亞歷山大眼睛一亮,他看出了敵軍陣式中的弱點!波斯軍隊在戰術上犯了一個大錯誤,密密麻麻的步兵擋住了騎兵的退路,使得騎兵根本沒有迴旋餘地,如果自己以凌厲的攻勢發起衝鋒,那麼波斯軍隊有可能擠作一團,自相踐踏。

亞歷山大吹響了號角,像戰神高呼響徹雲霄的戰鬥口號,奮勇衝入河中水流湍急的地方。不好,方陣中有些士兵被激流衝散了。而由托勒密指揮的一步騎兵中隊卻勇往直前,部隊與水流方向成斜角前進,呈楔形,而且前排由全副武裝的重灌騎兵構成了一道高大的銅牆鐵壁。

波斯人不能在拉長了的戰線上一齊向水中的馬其頓士兵衝擊,而亞歷山大則可以用密集的隊形攻擊波斯人。波斯人在對岸居高臨下,向河中的軍隊投出標槍和射排箭。波斯軍標槍如滂沱大雨,鋪天蓋地;馬其頓人的長矛似萬道金蛇,左刺右扎,威力無比。方陣軍手中的特製長槍和長矛使敵軍不敢靠前一步。

波斯人發現了水中騎在高頭大馬上的亞歷山大!由於他的盔甲光輝奪目,隨從的衛隊對他的奉承姿態,使得馬上的年輕將軍氣宇不凡,與眾不同。於是波斯軍在亞歷山大的正面集中了大批騎兵中隊。快要靠近河岸了!亞歷山大又吹起了進軍的號角。但由於岸邊水底淤泥深厚,許多士兵一時陷入泥濘而不能自拔,對敵軍射來的矢箭無法躲避,紛紛倒在敵人的矢箭和梭鏢之下。頓時鮮血染紅了河岸,與河底翻出的汙泥相混,一片黑紅,充滿著血腥和惡臭。有些士兵的屍體被流水衝向下游,傷殘計程車兵在岸邊掙扎、呻吟,而那些僥倖活著爬上岸計程車兵還來不及重整隊形便遭到攻擊。方陣兵被大水所困,所以一時難以發揮威力而遭到失利。然而,已經先行衝上岸的托勒密的騎兵隊卻與岸上的敵軍騎兵絞作一團,展開了一場騎兵大戰。鞍上人鬥人,腳絆拳擊,刀劍輝映,血光閃爍;鞍下馬戰馬,衝撞奔騰,酣戰如狂,難捨難分。希臘人拼命把波斯人從河岸推開,趕到平地;而波斯人則千方百計地阻擋他們登陸,拼命把他們趕回河裡。

趁岸上雙方騎兵廝殺之際,亞歷山大率領的右翼軍隊已經陸續上岸,並迅速列好了進攻隊形。亞歷山大身先士卒,帶頭殺入敵陣。接著,重新排列整齊的方陣衝向岸上的敵兵,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