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三章(1 / 3)

小說:一品駙馬爺 作者:春溪笛曉

謝則安第一時間收到京城的訊息。

狄使耶律衍來訪。

耶律衍這人頗有些傳奇色彩,明明是狄人,卻學了一身漢人本領。他勸服他哥哥定都建國,休養生息。北邊再荒涼也找得出幾塊好地兒,狄人佔了那些關鍵地形耕作和生產,順便圈了一大圈的水源和草地,別的草原人想要放牧或者交易都得向他們稱臣。

幾年下來,北邊竟漸漸成了氣候。

譚無求來信時提及這些變化,言語間免不了帶上幾分憂慮。這本來是譚無求計劃要做的事,這幾年派人深入草原,才發現北邊竟有那樣的人才。面對剛剛“漢化”、還帶著濃郁馬背民族氣息的狄國,想照搬西夏的經驗根本無從下手,連派去的探子都消失了好幾批。

這些事,謝則安也只能當個看客。

謝則安雖然升得快,卻也只是邊關小州的知州,能摻和西夏的事純粹是因為他和燕衝、謝暉關係夠親近,他們聽得進他的意見。他沒去過北邊,根本不瞭解那邊的具體情況,哪比得上譚無求和恭王。

但這並不妨礙謝則安對北邊的重視。

自古以來,最大的威脅都來自於北邊。

謝則安叫芸娘繼續跟進。

端王看過譚無求的信,相當複雜地瞅著謝則安:“你年紀輕輕的,怎麼什麼人都認識?宮裡的內侍你認識,恭王的幕僚你認識,那麼多的商戶你也認識。”

謝則安一笑:“皇叔我不也認識。”

端王不說話了。

涼州離得遠,日子還算平靜,京城卻不怎麼太平。

謝大郎是個領地意識很強的人,意識到有這麼一批狄國使者入京後一直嚴陣以待。沒想到這習慣性的提防還真給他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比如這個耶律衍好像對京城很熟悉,很多地方不需要人指引都能出入自如。

而對於京城這幾年才出現的事物,耶律衍則會多觀察一會兒。

這樣的表現非常細微,謝大郎的人卻一點都沒落下,統統記了下來。

謝大郎可以推測出兩個事實:一、耶律衍以前來過京城,而且來的時間不短,足以讓他摸清京城的狀況。二、耶律衍來京是在幾年之前,以他對金玉樓的關注程度來看,至少從八年前起他就沒來過了。

謝大郎皺起眉。

謝季禹進門時正好看到謝大郎那表情,不由取笑:“都快成親的人了,怎麼把眉頭皺成那樣?”

謝大郎眉心微微舒展,在紙上寫出自己的推斷。

謝季禹一怔,說道:“這你都能看出來?”

謝大郎寫:“三郎教的。”他收的人有些和他一樣口不能言,有的耳不能聽,這樣本來是種缺陷,但這些缺陷往往會賦予他們更好的視力、嗅覺或者觀察力。謝則安教過他們一整套方法:人的言語往往只能表達比較片面的東西,光是聽對方說話可能只能獲取三成自己想要的資訊。想真正掌握對方的想法、對方隱藏的事實,從表情、肢體語言、真實行動下手會更容易也更準確。

謝季禹對謝則安時不時弄出來的新東西已經麻木,聽謝大郎這麼說也不覺得奇怪。

謝季禹說:“也許他真的在京城呆過。許多年前來京城混吃混喝的異族人可不少,當然,也有很多事渾水摸魚的密探。當初會有那場大亂,絕對少不了他們的興風作浪。”

謝大郎靜靜地聽著,並不打斷也並不發問。

謝季禹對謝大郎總有些無奈,這傢伙和他根本不親,要不是這回主動要他向長孫家提親,他都怕這個兒子一輩子都不成親了。

謝季禹說:“你和三郎不需要太憂心,有譚先生和恭王殿下在,北邊怎麼都不會有事。”

謝大郎點點頭。

第二天上朝時趙崇昭接見了狄使。

耶律衍當著百官的面給趙崇昭獻刀。

這並不是什麼稀奇事,稀奇的在於那把刀所用的鋼材。

謝季禹一眼認了出來:那是一等一的精鋼,用的是當年齊王集眾匠之力琢磨出來的鍊鋼新法。

趙崇昭看不出來剛才好壞,他看了眼那把刀,點點頭叫內侍接了下來,心中卻有些不以為然。

這樣的刀大慶比比皆是,用得著狄國獻上來嗎?

他對接待狄使的事本就興致缺缺,隨便搪塞幾句準備把人打發走。

耶律衍差點沒氣死。

都說這位新皇不靠譜,真沒想到竟連示威都看不出來。

耶律衍說:“等一下。”他望向趙崇昭強調,“這刀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