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則安的任地在田嶺縣,地兒不大,問題卻是涼州這邊很普遍的:十地九旱、水土流失。這問題在後世其實更嚴重,但目前也已經有了端倪,謝則安把田嶺縣走了個遍,對田嶺縣的地形爛熟於心。新官上任,難免會遇到點兒麻煩,可那對謝則安而言根本不是什麼問題。
謝則安赴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提出修渠。
修渠這種勞民傷財的事不是沒人提過,只不過最後都因為財力問題擱淺。而錢能解決的問題對謝則安而言絕對不是問題,張大義對他極為支援,好兄弟上任,張大義呼啦啦地叫來一群“投資商”,冠個名就把田嶺縣修渠的錢給湊齊了。
同時過來這裡安家的還有張大義手底下的“農業合作社”,這東西是趙英在世時同意搞的,農業合作社是半官營半私營的機構。這幾年來謝則安吸納了不少專擅農事的人才,一部分圈在溫室大棚那邊搞育種,一部分分散在各地勘察農務。有正經出身的人會在司農寺那邊造冊,沒有出身的人則由張大義那邊給薪水。
農業合作社的經營範圍很廣,包括掌握當年農事、育種售種、農務指導、農副產品供銷等等,最初辦起來時兩眼一抹黑,走過不少彎路,不過經過幾年的摸索,經驗已經很豐富了。
涼州這邊乾旱少雨,但日光很強,謝則安叫人帶來了不少棉種和玉米種,棉花和玉米在這樣的地方長得好,一個可以填飽肚子一個可以防寒保暖,再配合花生、瓜菜、紅薯、馬鈴薯的套種,一年下來溫飽不愁。當然,棉花只能種一兩年,地越種越“薄”,棉花收成會越來越長。與油菜、小麥輪作或許還可行,不過謝則安只負責提供思路,具體到底行不行還得讓人去多試驗幾回。
謝則安從來不按理出牌,不少準備給他個下馬威的人都無從下手。等看著那批跟著謝則安過來的“城裡人”,所有人都閉嘴了。自家人知自家事,這種小地方哪有人願意過來呢?還不是衝著謝則安面子來的。
誰會嫌自己的靠山小?有這麼個厲害人物過來,還使什麼絆子啊,趕緊跟著人家走才是正理!
謝則安把事情安排完,清閒得很,時不時下去走訪各個村落。端王與晏寧公主聊著聊著忽然想去田嶺縣看看,一起坐上馬車去了縣裡。到縣衙一問,謝則安又下去了。
晏寧公主撩起車簾往外看。
正是春末夏初,涼風習習。兩旁的田壟壘得極為整齊,青青的苗兒都長出來了,一節一節地拔高。
端王說:“很多作物都是我們以前沒見過的,你這個駙馬可真是了不得,只有他敢把那些新作物變成口糧。”
新事物的出現難免會遭人非議,以前還好,謝則安基本不出面。如今可不同了,謝則安要對田嶺縣的每一件事負責。想到謝則安大刀闊斧的各項舉措,晏寧公主有些擔憂,但還是堅定地站在謝則安那邊:“涼州久旱少雨,三郎只是擔心百姓吃不飽罷了。”
端王說:“你總要勸著點,要是做成了還好,要是做不成那可麻煩了。”
晏寧公主說:“三郎自有主張。”
端王見晏寧公主態度堅定,未在多言。等馬車駛近一個村子,端王訝異地挑眉,指著村口那株大樹說:“寧兒你看,那不是三郎嗎?”
晏寧公主抬眼看去,只見謝則安在那兒逗弄小孩,懷裡抱著一個,身邊圍著幾個,畫面非常溫馨。想到謝則安在家中對一雙弟妹那麼好,晏寧公主神色微黯。謝則安很喜歡小孩,可她太小了,而且身體太弱,根本沒法生孩子。
端王掃見晏寧公主的神色,故意問道:“寧兒你和三郎打算什麼時候要孩子?”
晏寧公主說:“皇叔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的情況……”
端王嘆息一聲。
晏寧公主靜靜地看著正在哄小孩說話的謝則安。
端王說:“那寧兒你有沒有想過給三郎納人?”
晏寧公主一頓,轉頭看向端王。她當然想過,但謝則安不答應,趙崇昭不答應,她也不是特別想,於是沒有再提了。如今趙崇昭遠在京城,謝則安又已經忙完了,確實可以考慮這件事了。
晏寧公主還是有些猶豫:“皇兄不讓三郎再娶。”
端王勸道:“誰說讓三郎再娶了?讓人給三郎早早生個孩子,把孩子生母打發走,你將孩子帶在身邊教養,也算是你幫三郎延續血脈了。”
這樣做雖然有些殘忍,但對於皇室中人來說不算什麼。晏寧公主皺著眉說:“三郎可能不願意……”
端王笑問:“是三郎不願意,還是寧兒你不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