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明白了譚無求的意思。
他們這樣的人,情愛永遠只佔了極小的一部分,不是不喜歡,只是喜歡也就僅僅是喜歡,永遠不可能再付出更多。比如他在過來之前,還覺得要讓女兒改名,面子上實在過不去。
瞧瞧,面子居然能比得過女兒的命。
有時他都覺得不認得自己了。
趙英說:“臨均,其實我以前很害怕你。”
譚無求一怔。
趙英說:“你很得母后歡心,先王也對你十分喜愛,在士林之中聲名鵲起,在武將之中左右逢源,就連我的所有弟弟妹妹,幾乎都奉你為最親的長兄。和你比起來,我只是一個不受寵的皇子,即使哪天橫死沙場,馬革裹屍,說不定也沒人知道。”
譚無求說:“陛下多慮了。”
趙英說:“你就一點都不懷疑,當初是我太害怕你,所以沒有回援?”
譚無求說:“陛下不是那種不顧大局、意氣用事的人。”
趙英知道這正是譚無求選上他的理由,譚無求就是要一個心狠的人,面對那種亂局必須快刀斬亂麻,而他恰好是一把快刀。
有時趙英感激譚無求的“識人之明”。
有時趙英又痛恨譚無求的“識人之明”。
趙英抬手握住譚無求瘦弱的手腕,語氣力圖平穩,卻還是洩露了一絲顫抖:“臨均,你可知道我也是會痛苦和為難的?”
譚無求一頓。
他說道:“但陛下會做出最佳的判斷。”
趙英放開手,站了起來:“對,臨均你說得對。臨均你看得清楚,你永遠都看得清楚。”他盯著譚無求的臉,“如今你是認為我的兒子比我更適合那個位置了嗎?”
譚無求微愕,立刻回道:“陛下,我並沒有這個意思。”
趙英說:“你不是覺得我老了,怕我犯糊塗想換太子,才入東宮當個所謂的‘食客’?”
譚無求說:“陛下有陛下的考慮,太子殿下是陛下的親骨肉,做出那樣的決定,陛下心裡是最難受的。我來京城只是想了解一下時局,並不是陛下所想的那樣……”他認真解釋,“會當這個東宮食客,是因為東宮這邊出了許多有趣的東西,陛下您也知道,我對新鮮的事物總是特別好奇。”
趙英和譚無求對視片刻,收回了視線。
譚無求譚無求,連名字都起得那麼明白了,他又怎麼會不明白譚無求的意思。
他說他不適合當駙馬,阿蠻又何嘗適合當他的妻子。
在好友和妹妹之間徘徊片刻,趙英說:“你要當譚先生,那就當譚先生好了。往後有什麼新玩意兒,我會叫人第一個送到你這兒來。”
譚無求說:“陛下不必費心……”
趙英笑了,淡淡地打斷:“也對,我要是那樣做,你就當不成譚先生了。是我沒考慮周全,那我就不擾著你了。”
譚無求說:“楊叔那邊我會盡量去勸。”
趙英說:“你不必為難,楊老先生對皇室的不滿由來已久,我知道要他出手很難。”他向譚無求確認,“楊老先生確實說了,只要晏寧不再姓趙就可以救她對吧?”
譚無求還沒說話,楊老開了口:“對,你要是有心救你那女兒,那就昭告天下讓她換掉趙這個姓!”
這話裡的怨氣擺得明明白白,一點都沒掩藏。
趙英說:“好,希望楊老先生說話算話。”
趙英離開譚無求的住處後回身看了一眼,大步邁向晏寧公主那邊。趙英看著晏寧公主昏迷中的側臉好一會兒,抬手替她掖好被子,轉身到晏寧公主的書架前取出晏寧珍而待之的幾張箋紙,上面的字說不上特別好,但風骨已成。上面的每一首詞,也是特意挑選過的,恰好點出了他女兒的種種心思。
寫下這些東西的人,比他更瞭解這個女兒。
趙英看了一會兒,叫人收起來帶回御書房後又轉回晏寧公主的書桌旁,拉開旁邊的抽屜。
他在抽屜最底下找到了十餘張畫,畫上只畫著一個人。
謝三郎。
趙英回了御書房,叫了人進來:“擬旨!”
他在擬旨官員錯愕的表情中平靜地把旨意念完,打發對方去謝府。
謝暉回到府中後一直在和妻子說話,聽到有人說聖旨到,立刻讓謝老夫人迎了出去。
趙英的意思在聖旨裡寫得很明白:三天後,讓謝家三郎與晏寧公主完婚!
謝老夫人沒等官員把旨意念完,直接把聖旨搶到手裡,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