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什麼,今天媽媽帶我去看演奏會,上面的人都是這樣的!”貝貝理直氣壯。
可不是嘛,貝貝今天坐在臺下特意觀察了一下演奏者的表情,他們大都眉頭緊鎖,像是遇到了什麼痛苦的事情。
同樣痛苦的還有媽媽。
為了加深對鋼琴的理解,媽媽每個月都要帶貝貝去音樂廳看一場大師的演奏會。可是這類商業演出一般都沒有半價的學生票,稍微看得清大師彈琴手法的座位票也得180元,母子倆加起來就要360元。媽媽心疼錢,可是又不能虧待了貝貝的耳朵,所以,她每次都會讓貝貝一個人進去聽,自己就站在外面等著散場。一場演奏會至少要2個小時,媽媽就這麼一直站著等貝貝,站累了就四處溜達溜達,又怕貝貝出來早了找不到自己,所以也不敢走遠。而這每月一場的演奏會,母子倆硬是就這麼堅持了一年又一年,風雨無阻。媽媽小心地留起了所有票根,拿出來一算,幾年下來竟是上萬的花費。
站在音樂廳外面,媽媽百感交集。她有點委屈,因為她一直告訴貝貝,等他的時候自己去附近的茶樓品茶了。她也有一點後悔,她當初並沒有想到一架鋼琴竟然更像是個黑洞,學費、演奏會、教材、樂譜、唱片……黑洞不斷地把你的錢吸入它的身體,然後消化得無影無蹤。
從貝貝上幼兒園蒙班的學費,到上小學的擇校費,再到現在買鋼琴、學鋼琴的花費,家裡的大額開銷一直就沒有間斷過。自始至終,“錢”都是這個家庭所面臨的最首要的問題。然而,在爸爸媽媽的省吃儉用與精打細算下,家裡的收支不僅能夠保持平衡,而且總還可以略有結餘——這當然要歸功於媽媽不辭辛苦地做著家教的苦差。儘管如此,媽媽依然還是覺得很欣慰,畢竟貝貝現在正健康、快樂地成長著。同時,她也意識到,貝貝鋼琴人生的開始也是自己勞碌生活的又一個開端。
四、天塌了(1)
鑑於家裡現在的經濟狀況,結合貝貝的消費特點和下一步的教育需求,媽媽制定了一套新的理財計劃。
1、換一種方式存錢
按照銀行的規定,從貝貝小學四年級起,媽媽就可以為他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教育儲蓄”賬戶了。存期分為1年、3年、6年,可一次性存入,也可以分次存入或按月存入,本金合計最高限額為2萬元。由於“教育儲蓄”是國家特設的儲蓄專案,所以,雖然是零存整取,但卻可以享受整存整取的利息,而且還不用繳納利息所得稅呢。
鑑於這筆教育費用是為貝貝讀高中準備的,所以媽媽選擇了6年的最長存期,利率,每月只需存入銀行賬戶277元就可以了。這樣做,不僅對家裡每月的開支不會構成任何壓力,而且,等到了貝貝上高中的時候,就可以連本帶息取回2萬多元,正好填補高中的學費。
反正也是要存錢的,那就乾脆換一種更實用的方式好了。
2、買雙份的保險
還記得貝貝三歲的時候,媽媽為他購買過一份“教育基金保險”嗎。再過幾年等貝貝上了初中,每年就可以從保險公司領取大約一千元的教育基金了;等到上高中時,每年領取的教育基金有2000多元。交過擇校費後,媽媽就開始為貝貝以後的上學費用擔心起來,小學就2萬,誰知道過幾年什麼行情呢,她決定再為貝貝多買一份這個保險,現在每個月多繳保費300元,到時候所得返款就可以加倍了。這樣的話,再配合到時候“教育儲蓄”賬戶中積攢的2萬多元,貝貝中學階段的開銷差不多就能搞掂了。
可是,“教育儲蓄”外加又一份“教育基金保險”,每個月又要多拿出600元了。
“看起來,要有一份更高收入的兼職才行了”,媽媽想。
正巧朋友工作的報社正在招兼職的英文編輯,以媽媽的能力,每個月拿到3000塊是沒有問題的。這讓媽媽覺得心裡怪癢癢的,第二天就去了報社面試。事情相當順利,媽媽不僅被成功錄用,而且當時就領到了工作。她覺得這簡直就是老天對自己的恩賜。
就這樣,忙碌的生活開始了。白天的時候,媽媽在學校要上課、要批改作業,晚上回到家裡,除了給貝貝檢查作業和備課,她更得完成兼職的工作。而這工作雖說起來是個編輯,但大大小小零零碎碎的事情什麼都要做,比如翻譯資料啊,修改文章啊,撰寫稿件啊,甚至連文字的錄入和校對也要親歷親為。媽媽幾乎每晚都要12點以後才能上床,第二天早上6點不到就得從熱騰騰的被窩裡爬出來。累雖累,但每次只要一拿到3000塊血汗錢,所有的辛苦便一股腦兒地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