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具有無所畏懼、不屈不撓的心理素質和競爭狀態。
膽小脆弱的寶寶表現行為有很多種,這可以說是眼下的孩子們比較普遍的心理疾病。比如不少寶寶聽到大的聲音就驚醒或被嚇哭,不願和小朋友或其他生人接觸,對新環境恐懼長時間不適應等。還有些寶寶上小學了還不敢獨自睡覺,不敢一人上學、回家,不敢走夜路,甚至怕自己的影子。除了這些,他們往往害怕各種挫折、失敗,害怕考試不能得滿分,怕評不上“三好”,怕老師批評,怕同學笑話。
怕這怕那的心理,實際上比所怕的事物本身更加可怕。有這種懼怕心理的孩子,事情還沒有做,就先把自己嚇怕了、打敗了。如此脆弱怎麼能適應未來社會激烈的競爭呢?
可是,孩子膽小真的只能怪孩子自己嗎?其實不然,除了對巨響、墜落和神秘物本能的恐懼外,孩子對事物的恐懼害怕更多的是來自後天。每個父母都希望能有一個勇敢的孩子,而我們的教育方法卻往往適得其反。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許多媽媽為了防止孩子在夜間出去亂跑,便嚇唬他說:“黑暗裡藏有妖怪,它們專門吃小孩。”如此一來,小孩子就會乖乖待在家裡,但同時也就引起他們一見到黑暗就產生恐懼的心理。所以,媽媽們要想培養一個健康、勇敢的寶寶,越早採取措施就越好。
孩子為什麼膽小,原因往往有三個:一是因為孩子不瞭解事情的狀況;二是大人在教育時給予不恰當的恐嚇;三是家長過分嚴厲,弄得孩子總是處於驚恐狀態。因此,媽媽們是否應該認真審視自己孩子的情況,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幫助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