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建議他跟獨立性強一點的孩子玩;如果孩子很膽小,就多讓他和大膽勇敢的孩子在一起。也可以男生和女生交朋友,學習好的學生跟學習差的學生交朋友,城市的和農村的孩子交朋友,家庭條件優越的和家庭困難的孩子交朋友等。
6.讓孩子珍惜友誼
友誼是要呵護的,所以,我們要注意提醒孩子多跟認識的小朋友保持聯絡。平時可多詢問孩子:“你今天與小朋友怎麼玩的?”發現孩子取得進步時,要及時地鼓勵和表揚。你的關注以及表揚和鼓勵,會大大激發孩子與同伴長期友好相處的願望,促使孩子珍惜和鞏固友誼。
孩子要學會交朋友,必須要我們家長多為孩子創造條件。這樣,孩子就不會不合群了。要知道,有很多的快樂,是家長不能給予孩子的;有很多的東西,也是隻有朋友才可以給孩子的。
你自己選吧,媽媽當參考
“你喜歡什麼,自己選吧。”“媽媽不干涉你的選擇,但是你自己要慎重。”“你自己選,媽媽當參考。”
你是否給了孩子選擇的權利?見慣了太多的父母為孩子安排一切,不是逼著孩子學這學那,就是告訴孩子應該怎麼怎麼做,不準這樣,必須那樣!很多媽媽認為這是對孩子負責,是一種愛。殊不知這樣做,只是在扼殺孩子的天賦,毀壞孩子的前途。
一位學者去一所中學調查中學生的自主性狀況,在被調查的150名學生中,當被問到學習和生活中遇到難題,一時解決不了時怎麼辦?
150名學生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回答:有困難當然是找父母解決。沒有一名學生回答自己先想辦法解決,實在解決不了,再找父母幫助;當被問到今後準備從事什麼職業時,竟有90%的學生說要等回家問過父母才能回答。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為孩子準備好了一切,當孩子對這些安排稍有不滿意或牴觸時,父母總是說:“我們不會害你的,我們比你懂,你按我說的做,準沒錯。”就這樣,在愛的名義下,孩子猶如父母的木偶,選擇權被無情地剝奪了。如果你選擇對了,那麼孩子只是坐享其成,他無法體驗到抉擇的過程,無法享受到實現自我價值帶來的愉悅感;如果你選擇錯了,只會讓孩子更加痛苦,並且還會怪你。可以說,這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同時,不管你的選擇是對還是錯,他都失去了獨立思考和承擔責任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在面對抉擇時,就會變得優柔寡斷;遇到困難時,也只能依靠父母來解決。試問,這樣的孩子在未來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中能否立得住腳?這就是剝奪孩子選擇權利的後果。
一個人,從懂事開始到長大成人,都會面臨無數的選擇。可是,擁有最佳的選擇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選擇是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作出一項正確的選擇,需要考慮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有利的、不利的、眼前的、長遠的。它考驗的是一個人的眼光、智慧、膽量和魄力。試想一下,如果我們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做主了,讓他沒有選擇的餘地,這些能力,孩子能擁有嗎?所以,奉勸過於積極的父母一句:如果你真想孩子有出息,請把選擇權還給孩子。
孩子由於自身經驗和知識的缺乏,在選擇時,難免會出現偏差。但是,並不能因此就剝奪他們的選擇權。選擇和責任是相輔相成的,人的責任感是在自我選擇逐漸形成的。一個人如果沒有選擇權,只有被選擇權,也就談不上承擔什麼責任。因此,多給孩子一些自主選擇的權利,讓孩子對自己的事做主,是培養孩子責任心的需要。同時,在選擇過程中,又能培養孩子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頑強意志,形成遇事冷靜、有主見的良好心理素質。
如果孩子已經養成了依賴的性格,我們也可以透過這樣的方法慢慢讓孩子變得獨立。比如在和孩子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有意識地為孩子提供一些不會出錯的選擇項,讓他作最終決定。孩子會很高興父母對他的信任、理解與尊重,也會慎重地對待自己的選擇。一次兩次,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父母慢慢放手,給孩子越來越大的選擇空間。
孩子終歸要離開父母,去開拓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如果孩子不懂得選擇,他今後又怎麼去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迎接各方面的挑戰和競爭呢? 所以,當孩子作選擇的時候,希望媽媽們在陳述完自己的意見後,真誠地對孩子說一句“你自己來決定吧”。
爸爸是什麼
爸爸是什麼?爸爸應該為子女做些什麼呢?
詞典上解釋說,有子女的男子是子女的爸爸;英文中fatherland也是祖國的意思。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