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沒再說話,因為他也想起來,是誰能夠如此接近他的寶貝閨女,並且有這等功夫偷偷擊中她了。
如原劇一般,乾隆爺在夏雨荷的墳前,知曉了山東賑災的真實情況。並在親眼目睹災民慘狀之後,勃然大怒。下令查辦方式舟的同時,派人前去安撫太后,免得她無意中被災民衝撞,驚了鳳體。
乾隆爺派去趵突泉的人,正是五阿哥,永琪。
看著這位爺的沉默,含香就料想自己所猜沒錯,只是……
“小孩子磕磕碰碰很正常,太醫瞧過了,這點擦傷過幾天就好,下巴上只是腫了,連疤都不會留,你放心好了。”她把被子給女兒蓋好,輕拍拍自己男人的手。
對著一個剛剛感到欣慰的兒子又心生懷疑,實在太過令人沮喪了。她不是想扮聖母,只是這件事情他心裡有數就行了。若真深究起來,一是沒有確鑿證據、難以坐實,二來後宮傾軋,她的臉上也未必好看。何必?
乾隆爺輕咳兩聲,也隨著她轉換了話題,“傅恆給你安插的那幾個懂拳腳的小太監不是有跟著來的嗎?以後但凡你們母女出門,走到哪裡他們就給朕跟到哪裡。若是有不許的,就說是朕的旨意,叫他們寸步不離。還有那個華嬤嬤,看著壯實又機靈,以後就讓她貼身伺候十丫頭,讓她給朕盯緊了,眼皮都不許眨的照顧朕的寶貝女兒,若再有差池,唯她是問!”
含香噗嗤一笑。眼皮都不眨,當人家是鐵打的嗎?還有那幾個小太監,雖說宮裡的女人早已不把太監當做異性來看了,但乾隆爺瞅著這些長著男人臉的傢伙在他的愛妃面前晃來晃去就滿不是味兒。那拿披風裹著背上龍床的祖制他就一次都沒讓他的小東西嘗試過,別說碰了,連多看一眼他心裡都窩火,索性全都打發到外圍去。在永壽宮,最有臉面的太監也跟其他宮裡粗實的奴才差不多,只剩了個小德子,因為機變乖巧、人又忠心耿耿,才得了個近前侍候的差事。這會兒,萬歲爺又惦記起人家會拳腳來了。
看著愛妃笑顏如花,乾隆爺的心情便好了許多,但還是愁。後院裡的禍事不斷小人不絕,外面的事更加令他操心。
其實山東這個地方,自古就是個重災區,今年澇明年旱,實屬尋常。所以去年得聞旱災的訊息,他照往常的處理辦法,也沒特別揪在心上。只是旱災不可怕,可怕的卻是人災,是朝廷裡的這些碩鼠,蛀蟲!今天辦了一個方式舟,明天還會不會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
乾隆爺想到這裡,就免不了頭疼。
含香猜到了他眉頭緊蹙的原因,只是人事任命、朝堂大事,她哪裡敢多嘴?後宮禁令第一條,就是不得干政。不過,另外一件事,關乎老百姓,她倒勉強可以說道說道。
“皇上,含香不懂政治,卻知道民間有一句話,救急不救窮。您今日賑災,開啟糧倉,明日您走了,他們又要上哪裡去討吃的?朝廷是有發賑災銀,可就算是沙子流過沙漏,都會有幾粒剩下的,何況是銀子?皇上與其愁於賑災,愁於貪官汙吏,不如多想想怎麼避免災情。皇上幾次南巡,不就是為了興修水利?南方澇,北方旱,難道就不能中和一下,把南水引到北方來嗎?”
乾隆爺聽罷,果然眼前一亮。
其實以清朝時期的科技能力,想實現二十世紀新中國成立後才提出的南水北調工程,無異於痴人說夢。但這畢竟給乾隆爺提供了一條思路,全國範圍的調水工程不可能,但小範圍地區,說不定卻也能緩解部分旱澇災情。
不敢怎麼說,爺開始考慮這個提議的可行性去了。能有事情琢磨而不愁悶於貪官、災情,也是好的。
乾隆爺這邊廂把地圖展開,推敲著愛妃這話的可行性,那邊廂,那位總讓他煩心的兒子也在籌劃著什麼。
“小燕子的仇,我一定會報!我也一定會,坐上額娘惦念多年的那個位子!”
作者有話要說:電腦電源快掛了,嗡嗡響,5555,如果它還能堅持的話,我晚上二更!
第二十一章臥梅又聞花
“皇上吉祥!老佛爺吉祥!”
所以說,劇情的效應是強大的,歷史也被證明是不可逆的。同二十七年一樣,乾隆爺的第四次南巡至海寧,依舊住在了陳家的安瀾園。而電視上那位神采奕奕、人不過中年的陳邦直陳大人,實際已是白髮蒼蒼、年滿七十的古稀老人。不過精神倒還好,陪著在萬歲爺、老佛爺面前奉承兩句也還能應付,尤其是說著說著,便又抬出了他們家那四個女兒。
含香想這下萬歲爺可安心了,人家陳大人這把年紀了還能生,咱們乾隆爺號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