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3 / 4)

小說:熟女的心香 作者:尋找山吹

樹上有那頭上長著一小撮紅色羽毛的小鳥啁啾鳴叫的時候,外婆總是迎著太陽光用手搭在眼睛上方,望望樹梢上的鳥,臉上盪漾著笑意說:呵,這小傢伙的翅膀又把春天馱來了。

外婆這句話,我早已耳熟能詳。我總是要拍著巴掌隨聲附和。這倒不是我欣賞外婆的這句現在看來很詩意的話,而是因為我知道又可以吃幾次外婆做的春餅了。

我家在春天要吃春餅似乎是外婆定下的規矩。儘管那時還吃的是供應糧,粗糧和細糧比例是8:2,白麵很少,但外婆總能巧妙搭配,滿足我們的口腹之慾。

外婆將混合面(玉米麵和麥子面)用燒開的沸水燙得很粘的模樣,然後再新增一定的水,和成粘稠的稀糊狀,用平底鍋煎成橢圓的餅狀。做這樣的餅是需要耐心的,不能用大火,只能用小火。吃一次春餅,外婆總要忙活半天。餅子煎好了。外婆又細心的挑揀她從野地裡挖回來的薺菜,然後洗淨了和她積攢了多日的雞蛋炒在一起。這是用來捲進春餅一起吃的菜。也有例外的時候,沒有雞蛋和薺菜,外婆會用土豆絲和曬乾的紅辣椒炒成菜。這樣的菜我也覺得是非常的美味。

傍晚時分,待父親下班回來,一家人圍坐在氤氳薺菜和雞蛋香味的飯桌旁,就等待外婆發話開吃了。在吃春餅前,外婆總要重申吃春餅的意義——攢足勁頭,留住春天。然後,雙手合十,倆眼微閉,默立一會兒。

當年少不更事的我,看著外婆這般模樣,心想:吃餅就是吃餅麼,怎還要說這樣毫不相干的話?總覺得外婆年年這樣做是件很滑稽的事。上高中時,為寫一篇和春餅有關的作文,我曾經問過外婆,為啥要吃春餅,而且還要舉行隆重的儀式?外婆沉吟了半晌,說:春天多好喲,吃餅鉚足了勁,能開好一年的頭。外婆的話,讓我茅塞頓開。我以此作為文眼,寫了滿滿三頁稿紙。作文受到了老師的高度評價。並作為範文在同年級宣讀傳閱。

日子終於在彈指間飛逝。外婆也去世多年了。但外婆做的春餅和外婆說的那些個話,似乎在我的心裡淤積發酵,讓我慢慢品出點醇香的滋味來。

我現在也如外婆當年那樣做春餅吃,但所用的材料完全不同了,那天我將牛奶與富強粉一起調和成糊狀,用平底鍋煎熟。然後,把雞肉切成絲過油,配上洗淨切成絲的冬筍、洋蔥、青椒、木耳,加上適量的醬油、鹽下鍋炒成捲進餅的菜餡。

花開花又落,春去春又回。吃餅鉚足了勁,能開好一年的頭。外婆的話猶在耳邊響起,我問自己,這個春天,你鉚足了勁,開好一年的頭了嗎?

吃著散發淡淡奶香、柔軟適口,卷著精美菜餚的春餅,我愈發懷念起我的外婆了。外婆沒有多少文化,但她的心境她的那番吃春餅的儀式,卻足以讓我品咂一輩子。

沐浴書香

作為一個凡俗女子,我沒有追隨“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慾望和野心,但我又不止一次地對朋友說,如果我能在圖書館或者書店工作那將是最理想的工作和生活了。迎著他們的疑惑驚奇的目光,我解釋說:那樣我會有更多的機會沐浴書香,捧書閱讀。

仍然記得自己初步掌握了常用漢字後,捧讀教科書以外的“大部頭”時的感覺,那彷彿是輕輕推開了一扇靜默的小窗,隨著一陣清新的風撲面而來外,再就是那文字組合後描繪的美麗而奇妙的世界。其中有花好月圓看蝶戀花的浪漫,也有雞毛蒜皮煙火氣息的現實,它們或交織在一起,或獨處一隅。世間千種思緒萬般情感,這一切都駐足書中。於是,閱讀的慾望,就抓撓一顆年輕的心。書讀得多了,就間接接受了感激、衝動、願望、沮喪、疼痛等等情感的歷練,並且養成一個習慣,閱讀,買書。

剛工作的時候,我在幾個要好的密友面前就有引以為豪的事:我有一個父親親手做的書架。書架共有四格。上面三格里可以放常見開本的圖書,最下面一格空間最大,可以放大開本圖書,父親還特意裝了兩扇小門。

人說,女孩子大了,又有了工作有了能自己支配的錢,都會為自己添置幾件漂亮的衣服和精緻的化妝品,可我偏偏在這方面很吝嗇。我寧願把錢花掉去買書來滿足閱讀的這份心情。朋友虹對我說:“小心做了書呆子!”我對她的告誡不置可否。我相信我是有能力做到“讀書”而“不呆”的。我個人覺得,多年以來,尤其我的教師工作取得較大進展,得益於我的讀書學習。

近期,我發現除了坐在自己書房裡倒一杯清茶,從容安靜的閱讀之外,還有一個好去處,那就是書店。

我所居住的這個邊疆小城石河子,人文氛圍還是不錯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