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了利弊以及趙勝的真實意圖之後,喬端這個好幾個月都不肯出一次平原君府的糟老頭子便悄悄的離開君府,步行趕往了牛翦的大將軍府。
喬端在趙勝面前地位崇高,但說來說去還是個草民,跟牛翦之間根本沒有過交集,沒有趙勝的公開支援是怎麼也不可能跟牛翦說上話的。喬端並不打算找牛翦。他要找的是另一個人——許歷。
這個時代大將軍府的建制雖然比不上後世。但是人員同樣很多,以趙國常例,大將軍府有實際將校身份的屬員就達七十二人之多,這些人分工明細,管保衛的。管謀劃的,管後勤的,官機要的等等等等職務無一不有,是一個完整的最高軍事指揮部。
許歷離開平原君府以後憑戰功得到了牛翦的喜愛,從雲中回來之後就被牛翦安排在大將軍府擔任了國尉之職。既是牛翦的高階部屬,同時又是重要的參謀人員,雖說只是個裨將之身,但級別低職位高,也算是功成名就了。他跟喬端堪稱忘年生死之交,又是趙勝曾經的心腹之人,再加上如今又成了牛翦的親信。這裡頭的關係可就不用明言了。
知情人們只在那裡打著暗戰,明面上也不是沒有說道,觸龍他們圍宮請見的是就在光天化rì之下發生,能瞞得了誰?很快就轟動了朝野。趙造自然沒心情去理他們,吳廣卻不能沒有說法,於是最終傳出來的訊息便像吳廣說的那樣。趙何當了一回政治生手,“好心辦了壞事”,對雲臺錯誤的做了調動。
趙何本來就是政治生手,這一點誰都清楚,犯了這樣的錯誤雖然xìng質及時嚴重,但是理由卻也說得過去,觸龍他們不知底細。總不能對一個拿出了可以解釋原因的理由的君王窮追不捨,所以雖然眾公卿們依然疑心重重。但至少表面上總算消停了下去。
邯鄲自在那裡亂,河間這邊卻要安靜許多。趙造和吳廣他們的路數趙勝非常清楚,他們如果不能拿下軍隊那就什麼都別指望幹,然而趙勝對此卻沒有什麼動作,正如寫給趙何那封信說的那樣,依然在有條不紊的謀劃著對燕的大計,彷彿趙國國內什麼也沒發生一樣。
趙勝並不是不知道自己這樣做更會引起趙何的忌憚,但是他卻只能這麼做,這是因為邯鄲那邊不論趙造他們如何運作,在不敢將趙何絕嗣訊息宣揚出去的前提下很難給軍界的大佬們一個選邊站的理由,這件事只能拖下去,只要軍界出不了變動,趙勝就不能輕易放下這次關乎趙國社稷乃至天下大局的重要事務。軍隊已經到位了,刀槍已經出鞘了,必然要牽扯在其中的各方勢力也已經該安撫的安撫,該牽制的牽制,箭已在弦上,你真能說不發就不發麼?
事實上趙勝那封信確實有對趙何進行威脅的意思,不過並不是向趙何宣戰,而是要告訴趙何,趙何絕嗣的訊息他已經知道,他並不準備威脅趙何的君位,但是也希望趙何不要在這個節骨眼上做出危害社稷的舉動,不然的話他只能將趙何絕嗣的訊息宣揚出去,並且透過這件事的影響迅速抓緊軍權為對燕的大事掃清障礙。這是一種壓制,同時也是在進退兩難、無從選擇之下的一種拖延戰術。
對燕之事確實已經到了火燒眉毛的關鍵時刻,秦楚韓魏各國紛紛表了態,齊國那裡天天傳來的訊息也在不停地催促著趙國前進的步伐。莒邑那邊依然是僵持不下的局面,而即墨那裡卻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形勢逆轉。
強攻即墨的騎劫這次確實遇上了硬茬,近二十萬大軍在數月之內連番進攻即墨,非但沒有前進一步,反而損失了大量人馬。不過即墨城裡的田單現在rì子也不好過,孤城被圍數月,糧草早已處於難以為繼的狀態,在大量軍民被燕軍俘獲的同時,更有不少人逃出了城去。這樣的局面一方面讓漸漸暴躁的騎劫看到了希望,同時也在即墨城中引起了慌亂。
據傳田單在巨大的壓力之下已經與手下將領們商量起了獻城投降的事,這訊息在燕軍陣中傳的沸沸揚揚。然而就在騎劫眉頭漸漸舒展,自以為很快就將大功告成的時候,遠在河間的趙勝也得到了雲臺郎的秘密報信,資訊的內容很簡短:即墨齊軍正在所控制的關山之內秘密收集大量耕牛,目的……未知。
成敗在此一舉,不論趙國國內的局面還是燕齊的局面都已經使趙勝沒有時間再拖了,於是就在那封上呈給趙何的信到達邯鄲之後的第三天,一封壓了趙王玉璽的信函也在快馬傳遞之下急速傳向了薊城。
這封信裡的內容也很簡單,用簡單明瞭的話總結起來意思就是:趙王已經無法容忍燕國的狂妄之舉,限燕王於六月初十之前必須發下在齊國停兵後撤的命令,不然的話——勿謂言之不預也。(未完待續。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