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是一道讓人頭疼的難題,所以古人情願野戰搏殺也不願攻城奪地是極有道理的,不然的話燕國屈庸也不會圍莒城數月而不下了。
然而軍機講的是時不我待,面對秦趙僵持,韓魏在西邊被困住大半力量,齊國也無法恢復元氣的好機會,昭滑又怎麼可能坐失這個時機。莒城必破。不然滅齊大業便無從談起進退有據。同時昭滑也相信自己的能力,楚國的實力絕非屈庸、燕國之流可比,所以在連蒙帶騙糊弄了韓魏齊魯鄒各國以後,他手裡的十萬兵猛然變成了三十餘萬。不但以迅雷之勢攻破外圍,將其中二十萬拉到了莒城腳下,剩下的十餘萬也各自部署到了他們應該到達的位置。
延至申時,攻城戰已經進入到了最為激烈的階段,扛抬浮箱的兵士們在付出極大傷亡代價以後,依靠後方弩兵弩車的掩護,已經在護城河上成功搭起了數座浮橋,更多的雲梯車以及楚軍將士踩著浮橋,同時也推擠著不斷增加的屍體越河到達壕牆下狹窄的河道邊沿上。
雲梯一座座地架了起來,越來越多的無畏勇士攀著梯繩攻向了城牆。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與城上拋shè下來的箭矢、滾木、礌石以及斷裂的雲梯一同跌落下來,或摔砸在堅硬的石板地面上,或落在已經泛紅的水中濺起高高的水花,盡皆再無聲息,在依然激烈的廝殺聲中,就像最為卑微的稗草一樣連一絲還顧的目光都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