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皇帝基本上都是一個德性,心裡以中華上國一心想著以德服人,澤被四夷,這種心態並不是後來的所謂的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而是一種居高臨下的施捨,並從中得到莫大的快感,落實到行動處,那就是對外族人特別厚待,常常外族人進貢一點不上道的小玩意,天朝的皇帝就加倍的賞賜回去,從來沒有說只拿不給的。雖然這個做法在某種程度上也的確有助於維持和平,但也引來了不少渾水摸魚打明旗號來佔便宜的—大家都知道天朝皇帝樂善好施,做一百的人情還禮兩百,要是肯再卑躬屈膝說幾句好話,所得的賞賜還極有可能計以倍數的翻番,這種穩賺不賠的好事兒誰不動心?
那些個天朝皇帝究竟怎麼想的,現在已然無從考究,但是自漢唐以來,各朝皇帝都樂此不疲,不管是昏君還是明君一概如此,唯一的不同是明君對外族人好的同時對自家臣民也不差,昏君則是隻對外族人好,把自家臣民看作芻狗而已。
太宗自然稱得上是明君,但是也不出這個怪圈,雖說西方是佛地,他拜佛求經之心也不可謂不誠,但心下終究覺得那西方是蠻夷之地,充其量,也就是個甚是開化的蠻夷之地罷了。
這上邦大國的思維在他腦里根深蒂固,哪裡是一時半會改得了的?自來只有別人向大唐求學,此刻要他千里迢迢派人去求取真經,即使不能說是不情不願,畢竟潛意識就覺著有些不爽,只不過自己都沒發覺而已,現下一聽鄧坤地話,即時深以為然,頤首道:“上仙說得極是,只求不予,非君子所為,果然不甚妥當。不知上仙何以教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