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1 / 2)

碩�欏�

過了幾天,有訊息說諸葛亮外出已回。劉備聞訊,急忙冒雪再訪。張飛不以為然地說:“一個平民百姓,犯不著讓您一再去請,派人把他叫來不就得了?”劉備說:“想見賢明的人而不用恰當的方法,就好像想讓人從門外進來卻將門關閉著一樣。諸葛亮是當代的大賢,怎麼能隨便派人去召他呢?”劉備說服了張飛,又帶著關羽、張飛二人出發了。這一天,北風刺骨,大雪紛飛。張飛提出不如先回新野,待天晴再來。劉備又耐心地解釋說:“我怕諸葛亮不接受我的邀請,所以專門趁這種天氣去請他,使他知道我對他是真心渴慕,也許會因此而感動他出山呢!”不料這一次訪問,劉備仍未見到諸葛亮,僅見到了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劉備給諸葛亮留下了一封信,訴述了他的誠意。

過了數天,劉備決定第三次拜訪諸葛亮。這一回,連一向比較持重的關羽也不滿地說:“諸葛亮避而不見,恐怕他並無真才實學。”張飛更是魯莽地說:“年輕書生,好大架子,欺人太甚。不如派人用繩子綁來算了!”但劉備虛心禮賢,矢志不移。他安撫了關、張,第三次踏上去隆中的路。這次總算遇到諸葛亮在家,但正午睡。劉備不敢打擾,屏聲靜氣在門外久候,一直等他醒來。劉備恭恭敬敬地向諸葛亮施禮問候,傾吐了自己的志願和渴望他出山的請求。諸葛亮深為劉備的誠意所感動,向他分析了天下大勢,並欣然接受了出山的邀請。

諸葛亮離開隆中茅廬時,年方二十七歲。在爾後的二十七年中,他聯合東吳,共同御曹;西入蜀地,奪取益州,幫助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輔佐劉禪治理國家,內勤於政,外聯孫權,厲行法治,任人唯賢,獎勵耕戰,發展農業;積極維護少數民族和漢族之間的友好關係,促進了西南地區各族人民的融合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先後經歷了赤壁鏖戰、進軍益州、南征平叛、六出祁山等戰鬥,一直奮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姜太公之於周、張子房之於漢、諸葛亮之於都蜀,都體現了將輔國家的重要性,由此可知孫子重將的微言大義。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十章 不勝則守,可勝則戰(1)

“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的作戰原則,強調不打則已,打則必勝,不打無把握之仗。孫子認為戰爭的勝負可以從敵我雙方有形的客觀條件對比中預料到,但不能超越客觀條件企求勝利。

張遼守合肥,威震逍遙津

三國名將張遼在堅守合肥的戰役中是深諳孫子“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的道的,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戰守靈活使用,方才取得了勝利。

建安十四年(209),廬江人陳蘭、梅成佔據氐、六安反叛,對合肥形成威脅。曹操派于禁、臧霸等人討伐梅成,命張遼督率張郃、牛蓋等人討伐陳蘭。梅成見大軍到來,假意投降,于禁因此撤兵。于禁一走,梅成就帶著部隊投奔陳蘭,二人合軍,轉入氐山。氐山中有座天柱山,山勢陡峭,道路險要狹窄,步行僅能勉強透過。張遼欲進攻,諸將說:“兵少道險,恐怕難於深入。”張遼卻說:“此所謂一與一,勇者得前耳。”於是,到山下安營,揮軍進攻,斬殺陳蘭、梅成,盡俘其眾,迅速穩定當地局勢。事後,曹操評論眾將的功勞,說:“登天山,履峻險,以取蘭、成,蕩寇功也。”下令增加張遼的封邑,並授給他可以用來代理自己調動和指揮某一地區軍隊的符節。

建安十八年(213),曹操進攻孫權,退兵後,派張遼和樂進、李典等率領七千餘人駐守合肥。後來,曹操征討張魯,給合肥護軍薛悌送來一封手札,信封邊上寫有“賊至乃發”的字樣。

建安十九年(214),孫權和呂蒙率大軍親征皖城。張遼聞訊,率援軍而至,到夾石,聞皖城已失,只得退去。建安二十年(215)八月,孫權率十萬大軍圍攻合肥,張遼等將領一起開啟曹操的手札,上面寫著:“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勿得與戰。”曹操此信,是根據眾將的特點所寫。他認為張遼、李典勇銳,便令出戰;樂進持重,便令守衛;薛悌是文職官員,所以不令他參與戰鬥。

諸將因為敵我懸殊,猶豫不決。張遼說:“曹公遠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後可守也。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何疑?”樂進等人仍不說話。張遼大怒道:“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若疑,我將獨決之。”李典素與張遼不和,張遼怕其不從,李典慨然道:“此國家大事,顧君計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義乎!”於是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