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在上方不到一丈高處的巖壁間,又出現了另一塊突巖可供踏足借力,於是右腳斜伸腳尖急點突巖,並且趁機迅疾換氣,身形也已再度迅疾縱升而上。
利用突巖踏足及伸攀巖隙借力換氣,如此反覆兩次後,已然迅疾竄升至六十餘丈高處,並且再度竄升之時,也已反手由背後執出一柄短槍,雙目則緊盯著上方巖壁景況。
身形衝勢尚未遲緩頓止之時,雙目已緊緊盯望住巖壁間,一道約有寸餘寬的微小巖隙,待身軀衝升接近巖隙之時,右手短槍已又疾又準的猛然刺入巖隙內半尺多深。
兩尺餘長的短槍勁疾刺入巖隙之內時,身軀衝勢也已驟然頓止,但已藉著插入巖隙內的短槍,使身軀吊垂在半空中。
雖然插入巖隙內的短槍尚有鬆動不穩之狀,但是司馬玉虎在登壁之前早已思妥行動,因此左手早已反手將背後的銅錘執在手中,並且毫不猶豫的猛力砸向槍柄尾端,立即將尚有鬆動不穩之狀的短槍猛力砸入巖壁近尺深,僅餘七寸餘的槍柄露在巖壁外,如此一來已使短槍穩固的插在巖隙中,再也無慮鬆動。
司馬玉虎緊握槍柄懸吊巖壁間,欣喜的調息周天後,已使略微不穩的真氣逐漸平復,然後才將肩上絲索取下,分水刺彎成的彎鉤便鉤在槍柄上,且將絲索垂落下方,輕易的順索而下,到達巖壁間無突巖須施展‘踏天梯’之功,方能衝升之處。
概略看準上方短槍柄及下方突巖的距離,於是將絲索纏在腰際,一手執錘一手執分水刺,身軀在巖壁間左右晃動且細觀巖壁,果然已尋到一道甚為捆窄的巖隙,便將分水刺猛力釘入壁內,終於使原本無突巖可借力的巖壁處,也有了可供踏足借力之處了。
再順索攀升至槍柄處,且貼壁站立槍柄上,將絲索在短槍上纏繞數匝繫緊,然後將絲索緩緩拉起,將另一端緊繫在腰間,調息片刻後便暴然往上衝升九丈餘高,雙手已迅疾攀住一塊僅突出四寸左右,但有兩尺餘長的突巖,面向巖壁吊垂著。
身達此處突巖時,已然離地面約有八十餘丈高,乃是司馬玉虎往昔施展全力才能到達之處,再上面的巖壁景況如何便不知曉了?
但是此處已然距離谷頂,大約僅有四十餘丈高了,並且已可清晰望見谷頂邊緣,有兩株如傘巨樹的粗枝密葉,伸突出陡壁隨風飄抖著。
司馬玉虎目光熟悉的望向突巖右上方,知曉約莫七、八丈高處也有一道巖隙,但是往昔僅能靠著雙手之力,勉強的攀住這塊僅有四寸左右的突巖,懸空吊垂,再也無力且顧慮安全,因此不敢冒險強升至那道尚不清楚的巖隙處,但是如今身上已有堅韌且長的絲索可維護安全,因此已可大膽的嘗試了。
司馬玉虎懸空調息片刻後,雙目覷定那道巖隙且略微估算距離,突然雙手驟彎縮然將身軀拉昇,雙腳也猛然踢踏巖壁,使身軀朝右上方迅疾竄升。
雙目緊緊盯望著巖壁右上方的巖隙,隨著身軀的竄升,右手已反手執出最後一柄短槍,待衝勢已盡身軀緩緩欲墜之時,手中短槍已迅疾插入巖隙內。
但是沒想到這道巖隙竟然寬有五、六寸左右,僅有不到兩寸粗的短槍,雖然已輕易無阻的插入巖隙內,但是又如何能插牢穩固?因此毫無著力之處的鬆動滑墜!
而且此時身形衝勢也已頓止,身軀已然開始往下墜落,霎時右手短槍也已由巖隙中脫出,隨著身軀往下迅疾墜落。
尚幸司馬玉虎往昔在巖壁間縱升之時,也曾遭遇過如此險象,當時並無絲索纏身,尚能安然無恙更何況現在?因此司馬玉虎毫不驚慌,已然依往昔在巖壁間墜落時的應變方式,迅疾提氣輕身,並且左手連連朝下方拍出掌勁,雙腳也連連疾點巖壁往上竄升,連連抵消不少下墜速度,並且也仔細觀望下方有無突巖?
迅疾下墜二十餘丈之後,終於見到下方有一塊突巖,於是腳尖疾點暴彈又將墜勢減消近半,如此經過三塊突巖時,司馬玉虎已然使墜勢遲緩且已迅疾換氣再緩緩下落,終於攀住一塊突巖止住墜勢解消了危險。
雖然經歷瞭如此一次險況,但是司馬玉虎毫無心驚駭畏之狀,恍若未曾發生何事一般,默默的仰首上望。
終於知曉了上方那道未曾到達過的巖隙情況,因此心中也已有了應變之道,於是返至谷地略微休歇,並且在堆放眾多鏽蝕兵器的山洞中,翻找出一柄粗長的狼牙棒。
並且又將另一捆絲索也斜套在肩上,手執著狼牙棒,輕易的順著懸空絲索,再度登臨八十餘丈高處的槍柄之處,又依前法逐一縱升至那道寬巖隙處。
此時已然有了對策,當再度縱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