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條河流中,因此便甚為和緩的四外渲洩,又怎會洶湧澎湃?
如同此理,縱然任督雙脈的‘天地雙橋’未曾貫通,但是其他較易貫通的經脈逐一貫通後,真氣便自行渲洩流入,又怎會使真氣行經任督雙脈的‘天地雙橋’時,會充脹得滯礙難行?
凡事有利皆有弊,因為真氣循行愈少的經脈,真氣也愈集中在任、督雙脈以及所循行的經脈之間,當然也能使逐漸增強的真氣,充脹在任督雙脈以及所循行的經脈之間,也較易貫通任督雙脈連線之處的‘天地雙橋’真氣便可毫無阻礙的迅疾循行任督雙脈,而達至真氣無慮匱乏斷止的險境。
但是,能循行全身經脈的心法‘天地雙橋’雖未能貫通,卻又能使真氣循行全身經脈,而使全身各處皆能溢位真氣護身或反震外力。
因此之故,已可瞭解司馬玉虎雖然己身具五十年左右的功力,但是因為丹田真氣一經循行,便自動散佈入全身各條經脈之中,當然使得在全身經絡中循行的真氣,呈現出稀疏未盈毫無充脹的感覺,任督雙脈中的‘天地雙橋’也毫無滯礙難行的異狀。
爾後功力逐漸增強,當然也已使得身手更為敏捷迅疾,玄奧精妙的招式,也更容易施展出其中玄奧精髓之處,而無滯礙難施之狀了。
常聽‘化腐朽為神奇’之語,但是招式的變化乃是須以功力的強弱為基礎,功力愈高出手也愈迅疾,縱然招式中有甚多破綻,卻因招出迅疾,未待對方攻入破綻之中,便已迅疾壓制住對方的招式,或是迅疾換招,使得原有的破綻已不算是破綻了。
功力高深便可‘化腐朽為神奇’那麼功力高深再加上天資聰慧,兩者相得益彰,若是再勤習勤練各種精招妙式,自然也事半功倍了。
‘司馬玉虎’聰慧無比,知曉眾多的武功秘笈及皮卷殘冊內的武技,難以全部精研習練以致食多不化,因此僅是將眾多武技逐一詳閱思悟,再逐一嘗試研練招式。
爾後,功力愈來愈高,身手也相對的愈來愈迅疾,當然也更易深悟每一招式,其中玄奧精妙的精髓之處,更易查知每一種武技中的優劣破綻,然後再逐一去蕪存菁,修改彌補招式中的破綻,或是將其他相近且互補的招式融合為一,成為少有破綻的精奧招式。
但是在眾多武技秘笈中的絕學,其中有甚多原本便是精奧玄妙的招式,並非初學乍練的司馬玉虎所能深悟,因此大多絕學皆保有原貌未曾變動,僅有某些已然能深悟,而且已悟解招式中的破綻,才逐一略微修改。
如此逐一修定逐一融合,將兩招甚或三招,各取其中精妙之處融合為一甚多的招式早已似是而非,因此所學招式已愈來愈少,久而久之,已然將眾多招式逐一融合,成為四、五百招的拳、掌、爪、指及劍法,在他的腦海中充溢著無數玄奧精妙的招式影像。
例如:又將眾多諸如‘枯竹追魂’房廣清的獨門輕功‘枯葉飄飛’‘銀衣秀士’的‘銀電身法’‘黃山龍鳳宮’的‘龍飛鳳舞’輕功,以及眾多殘笈中的‘雪地飄飛’‘蒼鷹身法’‘一鶴沖天’輕功身法融合為一,創出可飛掠可盤旋的獨門輕功。
又將師父所授的‘飄萍步’‘毒尊’的‘飛蛇身法’‘黃山龍鳳宮’的‘龍鳳步’嶗山的‘兩儀步’以及殘破秘笈、皮卷中的搏鬥身法融合為一,也創出與敵交手時閃移挪掠的身法。
可是,缺陷是將眾多招式各取其中精妙之處融合為一後,尚未曾深習熟練連貫為一套順暢的招式,因此招招之間的銜接自是難以順暢,若在應敵之時,甚有可能使成為致命破綻!
也許是多慮了。
因為他逐漸深悟各種身手招式的變化後,也已逐漸瞭解身軀四肢的動作皆有極限,若能配合當時的身形變化情況,再隨手施展出適當的招式,便可成為隨心所欲,無處不是招,無處不是式的境界了。
然而如此令人難以想像的至高境界,並非無中生有,因為這便是此間主人……
七百多年前的‘天風子’終一生心血精研入悟的‘神意心法’意境。
而此時的司馬玉虎已然略微悟得其中皮毛,有了逐漸邁入神髓意境的基礎,雖然尚無能隨手創出玄奧招式,但是已可將腦海中眾多玄奧精妙的招式,隨著心意施展出。
話轉回頭——
就在他剛施展出‘彈指神功’後,倏又見他伸掌朝地面虛空一抓,霎時便有三粒小碎石驟然吸入掌中,接而使見他抖手上射,一粒碎石已破空尖嘯的勁疾射向空際,又疾又迅的射向十餘丈高處,凌空飛過的一隻大鳥。
凌空而過的一隻雕鷹,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