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有的激情。
盆景為“造型樹樁”的概念,讓他腦中閃現出多年前在參觀自然博物館時,在一件介紹遠古人與自然植物時,展出的一副6000年前的古壁畫中的畫面:在石或土的基座上立有一株幾何圖形的樹木,是古人出於樹物祟拜而做成的祭物,如圖騰般的;也由此及彼地憶起在教科書中,介紹印度出土2000年前類似同樣造型的石雕……他茫然地望著眼前的景物,想象著幾幹年前人類因對自然的無知而在心靈中的原始反映。這種人與自然關係的認知,在今天雖少有圖騰般的祟拜情結卻也觸景生情地引發人們更多的聯想,產生出自然界中樹木、山林的物象和心象……並憑藉己有的意象去評價盆景樹樁的美,美在何處,美的“動人“程度。“樹供”,對“樹供”……人在盆景的創作與再創作(欣賞過程)中實踐著個自的精神追求,試圖從幾架上的盆景中試圖尋找到了宏觀的自然,也找到了微觀的自我。
人們從盆中之景的造型樹樁、枝葉、配件、盆缽、托架甚至題名,共同營造出意境,從中體悟著物與我,我與物的雙向交流,即可以化物為我,也可化我為物;感悟著彼與己、人與自然的合和同一,讓盆中之景成為“仁智所樂”的物件。盆中樹樁造景幹餘年來,上至帝王將相、文人雅士,下至黎民百姓他們都將其供在庭園、廳堂、几案、窗臺、牆頭近在咫尺地觀賞把玩,從中尋覓到心中的意象併為之感動、感悟其中人與自然相溶合的文化本質,享受“竹林七賢”經典的詩意與生動畫面的意境之美。
(唐章懷太子墓出土唐代壁畫)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八十六
有些作品參加盆景展覽前,為顯露樹的造形與修剪功力都要作“摘葉”處理,比如:雀梅、三角梅樹樁之類。這樣作盆中的樹樁裸露枝幹、椏杈、細枝地展現在人們眼前,歷歷在目地展示著盆景人幾十個春夏秋冬的一剪一刀。盆中茁壯的樹樁自下而上全無保留地呈無數細密“之”字或“丫”字由粗漸細枝幹組合而成一件綠色雕刻藝術品。觀賞到每一步驟“雕刻”的全過程,人們可以看到樹樁在每個春秋的生長痕跡,讓人感動樹樁呈現千年古樹的形,更感動讓“樹”成型的人。人在這樣的樹樁面前都是卑恭地敬慕,就如人站在古樹下仰望樹冠一樣,唯有感嘆樹的高大、樹的古老,感受古樹的威嚴。
早上剛剛作完有三十多年樹齡雀梅樹樁的“摘葉”,心中尚存被樹之形與魂所感動的餘啟明,腦筋在飛速旋轉地思索著,他的思緒越發地清晰明朗起來:盆景或樹樁盆景分明是詩化的大自然呀!放置幾架、几案上的盆中樹樁,盆中樹樁的形與勢與態與氣韻,會引發人聯想到莽莽山林,想到大自然中曾經見過、聽說過的各種林木景觀。眼前擺置的盆景,其實就供奉在人心中的山林、樹木、抽象的大自然。他想起“清供”這個曾糾纏他許久的詞彙,他覺得自己好像一下子明白本來很直白很筒單,卻讓他始終解理不清、表達不出清詞彙含義的“清供”一詞。不就是所擺置之物,以本原的形與勢與態與色焙托出意境,供人靜觀孤賞地尋覓知音、知已的過程嗎?他反問自己。那盆缽中矗立或仿山野大樹型或畫意樹型的造型樹樁,不就是供人用心觀賞、供人貼近的賞鑑,有如古人所言的“清徽”,一種體現士人的清正風操和高雅形象的樹木造型藝術,清靜地置於盆缽中,如同置於幾座上的石供一樣地可以稱之為“樹木清供”嗎?!樹樁盆景,栽在盆缽中的矮化樹樁經過藝人施技,成為典型再現藝術。那些山石盆景,包括旱石盆景和山水盆景才應稱為盆景,那才是真正的盆中造景,以中國畫理論指導下的盆中造景呢,如同人們平日所講的創作,山水畫般的創作,寫意性的立體藝術。“樹木清供”主要是溶入了人精神的藝術製作,是體現、表達著人對自然的感知,人對樹木形象與情感認知的製作。
想到這裡,餘啟*中一陣狂跳,有如經歷了千辛萬苦磨難的探寶者,當他用手觸控到深埋地下的寶藏一隅的那瞬間。怦怦地心動,讓身體的血液加快遠動,餘老不禁用手掌撫摸著、按壓著微微發熱的臉狹,隨後細眯雙眼久久地仰天望去,飛揚的眉宇間一幅大徹大悟狀,此時他心中有的只是*,無限的*。隨後他大聲衝不遠處的劉曉喊道:“我找到了,劉曉,找到了,“樹供”就是石供的供,樹供,對樹供!”劉曉望著興奮異常的餘老,下意識地重複著:“樹供?樹供,樹供!”“對,就是樹供,它本是盆栽的提升,更具有文化內涵。”劉曉回應著,他堅定的不容絲毫懷疑的語氣,彷彿是在與誰在辨論,他是在與自己內心的疑懼辯論。
獨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