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鬩璺鷀��諭舛�ⅰ�
佛知眾會皆悉集已。爾時如來從住處出,敷座而坐。告舍利弗:汝今何故,於晨朝時在門外立?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文殊師利童真菩薩先已至此,住門外立,我實於後晚來到耳。
爾時世尊問文殊師利:汝實先來到此住處,欲見如來耶?
文殊師利即白佛言:如是!世尊!我實來此欲見如來。何以故?我樂正觀利益眾生。我觀如來如如相,不異相不動相不作相,無生相無滅相,不有相不無相,不在方不離方,非三世非不三世,非二相非不二相,非垢相非淨相。以如是等正觀如來利益眾生。
佛告文殊師利:若能如是見於如來,心無所取亦無不取,非積聚非不積聚。
爾時舍利弗語文殊師利言:若能如是,如汝所說,見如來者。甚為希有!為一切眾生故,見於如來,而心不取眾生之相。化一切眾生向於涅槃,而亦不取向涅槃相。為一切眾生髮大莊嚴。而心不見莊嚴之相。
爾時文殊師利童真菩薩摩訶薩語舍利弗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雖為一切眾生髮大莊嚴心,恆不見有眾生相。為一切眾生髮大莊嚴。而眾生趣亦不增不減。假使一佛住世,若一劫若過一劫,如此一佛世界,復有無量無邊恆河沙諸佛,如是一一佛,若一劫若過一劫,晝夜說法。心無暫息,各各度於無量恆河沙眾生,皆入涅槃,而眾生界亦不增不減。乃至十方諸佛世界,亦復如是。一一諸佛說法教化。各度無量恆河沙眾生,皆入涅槃,於眾生界亦不增不減。何以故?眾生定相不可得故,是故眾生界不增不減。
舍利弗復語文殊師利言:若眾生界不增不減,何故菩薩為諸眾生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常行說法?
文殊師利言:若諸眾生悉空相者,亦無菩薩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眾生而為說法。何以故?我說法中,無有一法當可得故。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若無眾生。云何說有眾生及眾生界?
文殊師利言:眾生界相,如諸佛界。
又問:眾生界者,是有量耶?
答曰:眾生界量,如佛界量。
佛又問:眾生界量,有處所不?
答曰:眾生界量,不可思議。
又問:眾生界相。為有住不?
答曰:眾生無住,猶如空住。
佛告文殊師利:如是修般若波羅蜜時,當云何住般若波羅蜜?
文殊師利言:以不住法為住般若波羅蜜。
佛復問文殊師利:云何不住法名住般若波羅蜜?
文殊師利言:以無住相,即住般若波羅蜜。
佛復告文殊師利:如是住般若波羅蜜時,是諸善根,云何增長?云何損減?
文殊師利言:若能如是住般若波羅蜜,於諸善根無增無減。於一切法亦無增無減。是般若波羅蜜性相亦無增無減。
世尊!如是修般若波羅蜜,則不捨凡夫法,亦不取賢聖法。何以故?般若波羅蜜不見有法可取可舍。如是修般若波羅蜜,亦不見涅槃可樂,生死可厭。何以故?不見生死,況復厭離!不見涅槃,何況樂著!
如是修般若波羅蜜,不見垢惱可舍,亦不見功德可取。於一切法心無增減。何以故?不見法界有增減故。
世尊!若能如是,是名修般若波羅蜜。
世尊!不見諸法有生有滅,是修般若波羅蜜。
世尊!不見諸法有增有減,是修般若波羅蜜。
世尊!心無悕取,不見法相有可求者,是修般若波羅蜜。
世尊!不見好醜,不生高下,不作取捨。何以故?法無好醜,離諸相故。法無高下,等法性故。法無取捨,住實際故。是修般若波羅蜜。
佛告文殊師利:是諸佛法,得不勝乎?
文殊師利言:我不見諸法有勝如相,如來自覺一切法空,是可證知。
佛告文殊師利:如是!如是!如來正覺,自證空法。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是空法中,當有勝如而可得耶!
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如汝所說,是真法乎!
佛復謂文殊師利言:阿耨多羅是名佛法不?
文殊師利言:如佛所說,阿耨多羅是名佛法。何以故?無法可得名阿耨多羅。
文殊師利言:如是修般若波羅蜜,不名法器,非化凡夫法,亦非佛法,非增長法,是修般若波羅蜜。
複次,世尊!修般若波羅蜜時,不見有法可分別思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