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道的理想化
⊙強化民族主義感,尤其強調日本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區別
⊙被西方列強壓迫的屈辱感
這些要點之中有些與今日日本明顯相關,諸如順從主義與服從,教育與儒學,民族主義與對陌生人的不安。武士道的理想化很重要,不僅理想化本身重要,作為掩飾歷史現實的象徵也很重要。
某些其他要點有助於解釋先前時期的矛盾。例如,嚴厲執行集體責任有助於壓抑明顯的自利表達。這暗示了,儘管中世紀有集體責任的法律基準,人們卻明顯自利,這矛盾是由於當時的當局未能厲行法律所致。
第一節 維新的強化(1)
恢復統治的睦仁天皇年僅15歲,幾乎不可能在無人指引的情形下放手進行其“光明的統治”。一點兒也不令人驚訝,他的顧問是支援其主張的武士領導者。這些人大多來自薩摩藩與長州藩,少數幾個來自諸如土佐藩(在四國)與肥前藩(在九州)等其他的藩。在顧問群之中也有諸如巖倉具視等幾朝貴族,主要是要增加新政府的合法性。
大久保利通(1830~1878)、西鄉隆盛(1827~1877)與松方正義(1835~1924)來自薩摩藩。木戶孝允(1833~1877)、井上馨(1835~1915)、伊藤博文(1841~1909)與山縣有朋(1838~1922)來自長州藩。他們都年輕,大多30歲出頭。他們大多數原先在武士階級之中階位也都相當低。
後來成為明治政府顯赫人物的伊藤博文,是一個經典的“乞丐變王子”的例子。他出生於貧農之家,十一二歲時連同其父一起被一個低階武士家庭收養。1863年,他因功績顯耀(包括焚燬英國公使館)被封為武士。明治時代他四度出任首相併終於獲得公爵頭銜。
這些年輕人有雙重動機:一方面,面對外國威脅,他們在民族主義的驅策下想為國家賣力;另一方面,他們想闖出自己的事業,他們感覺在舊幕府政權下沒有這樣的機會。他們從未受到獻身舊政權的束縛,但他們在思想上也未受到獻身完全王政復古的束縛。它只是一個為他們自己與國家盡力的問題。至少暫時,高舉權威性的王政復古旗幟似乎是著手行動的好方式。對於他們自己與國家幸運的是,他們擁有超過自己年齡的成熟與智慧;對於皇室幸運的是,睦仁照他們說的去做。
他們的首要目標是鞏固新政權。人們因為###的政變事件而大為恐慌,群眾的歇斯底里是在他們的長治久安的世界裡所發生的創傷性變革的一種反應。民眾與其需要王政已復古的保證,毋寧需要社會恢復穩定的保證。
“ぇぇじゃなぃか”(管它的)現象從1867年尾德川幕府即將垮臺時展開,並繼續了大約二三年。這一現象清楚地顯示出快樂與焦慮、興奮與迷惑的混合。群眾的狂亂行為包括街頭狂舞、衣著奢侈或丟衣服、公開做愛與縱酒狂歡、捐贈金錢與財物、故意表演猥褻、未經許可進入他人家中並拿走東西,放棄了理性行為的所有禁制與虛飾。社會心理學家Mita Munesuke比較詳細地討論了這一現象。
必須迅速敉平拖延不決的武裝抵抗。江戶是有約2000兵員抵抗的中心,但至該年7月已被完全平定。幕臣槺疚溲錚�1836~1908)率領一隊軍艦逃出江戶,駛往北海道,在北海道宣佈成立共和國,但翌年6月被擊敗。
可以說從某種程度上,美國支援槺盡S⒐�頭ü�夾�撲�侵С中賂幢俚耐跽���攔�銜�桓�韌跽��芙郵芡夤�耍��悅揮洩��涔俜降鈉�頡U餿脴本以反叛者的形象成為內戰的積極參與者。直至1869年初,部分由於英國的壓力,美國才最終承認王政。
在其後若干年反抗仍以各種形式出現,但槺疚溲鍤О芎螅�刃蛑遼僭詼唐諛諞鴉竦糜行Щ指礎�
天皇本人也必須向人民提出保證,尤其關於日本將如何處理外國威脅的問題。1868年4月,王政復古後僅三個月,他和其顧問公佈五條御誓文:
⊙廣興會議,萬機決於公論;
⊙上下一心,盛行經綸;
⊙文武一途,下至庶民,各遂其志,使人心不倦;
⊙破除舊來之陋習,基於天地之公道;
⊙求知識於世界,大振皇基。
從第五條可以看出新政府打算不對抗外國威脅,而是向外國學習,吸收其長處。以前的仇外口號“尊皇攘夷”不久將被較務實與較建設性的諸如“和魂洋才”的口號所取代。這種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