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還會玩出這手,追索他的人大多北尋,南邊人數極少,自然是翻遍文心國每寸土地也找不到他。
向南行的另外一個原因,則是沒有虛慕陽的引薦,唐劫也很難進入洗月學院。
洗月學院每年只招收一千五百名弟子。
可就是這一千五百名弟子,卻至少有十萬人在追求。
這還不考慮那些連學費都付不起的。
洗月學院的學費是每年靈錢三百枚。
靈錢是修仙者使用的基本貨幣,如果按官面價值算,一枚靈錢只相當於白銀一兩,但實際上,凡人很難換到,因此在私下買賣裡,靈錢的實際價值翻了三到五倍。
也就是說,洗月學院每年僅入門的學費就需要一百多萬人民幣,這還只是入門費,後續花消更厲害。其實洗月學院的入門費並不賺錢,但是後續各種花消可就不好說了,頗有現世的賣周邊概念。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洗月學院的創辦,從一開始就是為了滿足凡人求仙的慾望,行的就是有教無類之道。
最早的時期,各大門派其實是以檢測根基為挑選派內弟子方法。
但是很快各門派就發現該方法弊病甚多。
修仙肯定需要根基,卻不是惟賴根基。就好象人要有成就,智商肯定要有,卻不惟靠智商,總有那麼一些人,資質普通卻做出不凡成績。
這對於未能入門的普通人而言,這就成了資質無用論的最好依據,因此對惟根基的挑選方式多有不服。說什麼無法修煉非己之過,而是仙派過於迂腐守舊,死守根基。既然天下有根基不好而修道有成的,那誰能說自己就不是其中之一?
事實是象這樣的存在雖然有,但人數寥寥,完全不值得效法。
然而世人無知,總以為別人可以創造奇蹟,自己也必可以。
當仙門拒絕時,便難免要對仙門心生怨氣。
為避免與俗世產生太多爭議,維護形象,便於統治,最終仙門採取了折衷之法,就是開設修仙學院,聲稱天下凡人都可以入院學習,只要達到一定成就就可以入派。
這方法可謂一舉四得。
一來避免了俗世愚夫的偏見,認為門派不給機會。
二來也省卻了鑑定弟子根基的功夫。鑑定弟子根基,也不是隨便摸兩把即可的,也需門派長輩出手,消耗資源試其資質,積少成多,消耗也大。
三來也可以為門派增加一筆額外的收入。天下父母心皆是一樣,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