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2 / 4)

小說:騷動之秋 作者:博搏

沙中改革創業,即使作出了較大的貢獻,也難免陷於封建的種種傳統的思想、觀念、方法之中無法擺脫困境。他既無法得到父親嶽銳和肖雲嫂老一輩革命者的諒解和原宥,也只有和兒子羸官這一代新人決裂;而在生活方面,他既不可能真正和秋玲結婚,也不可能真正和妻子淑貞分離而毀滅家庭。最後“他覺得自己簡直成了天邊雁、海上舟,於茫茫中顯出孤零零一個身影”,終於病倒了。

嶽鵬程這個人物,雖然只是一個村的黨支部書記,一個農民改革家,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突然成為一個英雄。可是,他沒有力量徹底消除掉靈魂中沉澱的淤泥,卻不能不如同一顆流星閃失在空間。從這一點上來講,這個人物的命運,有相當的普遍性和典型意義。無論是一個基層的領導者甚至是較高一級的領導人,都不能不警惕和反思,在改革開放中,要在創業過程中開拓新的領域、新的境界,不僅需要魄力、遠見、膽識,還要善於冷靜地思考;在商品經濟大潮的衝擊下,既要清除長期封建思想所淤積的泥沙,也要防止資產階級不正之風的侵蝕,不然就功虧一簣。

因此,作者創造了嶽鵬程這一個真實生動感人的形象,激起人們思考,形成這樣一個悲劇性的改革家的形象的原因,指出了改革的艱鉅性——改革者在改革中還要嚴格改造自己,這就使得作品的思想性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中國有句老話,牡丹雖好,綠葉扶持。嶽鵬程這個人物形象的真實生動,正是作者在努力刻畫他的形象的同時,努力圍繞著嶽鵬程的“騷動”,有層次地分別展示了各種人物相互之間的心靈的撞擊。嶽鵬程以他的騷動和自己的父親、妻子、兒子發生幾乎是不可調和的衝突,然而正是這種心靈不斷地撞擊,不僅真實、深刻地揭示了嶽鵬程複雜的心態,也使得嶽銳、肖雲嫂、淑貞、羸官、秋玲等人被捲入騷動之秋的風風雨雨之中,顯示出各自不同的個性和獨特的心理,以致這些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閃耀著自己的星光。

特別是嶽銳、肖雲嫂這種在農村生長,在革命戰火中成長起來的老一輩共產黨員,按照傳統的觀念來看嶽鵬程的所作所為,實在是一種叫他們感到痛心疾首的“大逆不道”。可是,他們也終於在第三代、青年羸官一代人身上看到了希望,儘管還有些迷茫。(當然,作者也較精煉地寫下一個省級幹部邢老,聽到羸官改革農村的設想,就決定把調查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小桑園去,又說明我們黨內老一代還有頭腦非常清醒的領導人,會把握住農村改革的方向。)然而透過這老一代人的眼光來看農村改革、鄉鎮企業的發展、商品經濟大潮的衝擊、幹部的能量,這又是不可缺少的一筆。因為這老一輩革命家的確是我們現實生活中有較大影響的一股力量。他們站在支援農村改革這一邊,就會形成一股起推動促進作用的力量。否則,他們也的確可以形成一股頑強的阻力。他們和嶽鵬程之間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社會現實。事實也證明,老一輩革命家嚴格要求自己遵守黨章,按照黨的原則辦事,無私地貢獻一切的精神等等,不論進行什麼改革,也仍然是改革者應有的道德品質。

對於傳統的觀念和思想,現在有一種傾向,一提傳統,似乎就是指過去的所有的一切舊的傳統觀念和思想,都是應該撇棄的落後的東西,完全否認一切傳統的觀念和思想,而忽視了一個民族數千年來形成的,隨著時代和社會發展實際已經有所變化,特別是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導下,經過實踐證明,還有所發展和豐富的優秀的傳統的觀念和思想,還是應該加以繼承和發揚的。

序(3)

作者在揭示嶽鵬程的心態,談到他和淑貞、秋玲的關係時,曾經有過一段分析:

“他有愧於淑貞也有愧於秋玲。但他不能躺在觀念和道德上生活。在他看來,生活創造道德,道德理應隨著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唉,為什麼人們只為外在客觀世界的變化歡呼雀躍,而漠視人的主觀世界必然隨之變化的合理性呢?”

我讀《騷動之秋》這部作品時,小說一開始就揭出了淑貞發現嶽鵬程和秋玲的曖昧關係,我就習慣地直感到,這大概就是嶽鵬程這位農民改革家最後垮臺的導火線,還有點擔心小說過多地落入“三角關係”的俗套。後來才發現作者還只是把嶽鵬程和秋玲的關係作為刻畫人物複雜心態的一個側面來寫。現在,甚至有個別所謂“改革題材”的作品中熱衷於描寫男女私情,渲染性愛,以為這也是改革中必然的合理的變化。其實,這正是商品經濟大潮衝擊下帶來的消極因素,但不能認為這就是應該合理的改變。

就作品所描寫嶽鵬程和秋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