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瀚很想去北京看看,但還是打消了念頭。
從通州到北京的運河,在明中期就淤塞了,只能通行一些小船,漕運船隻都過不去。
京城旁邊的河流淤堵,還牽扯到漕運,大明朝廷居然都有心無力。第一次疏通河道,從弘治年間拖到嘉靖年間。疏通之後,幾十年時間又淤塞,直到現在都還沒通,漕糧到了通州就進太倉庫,想運到京城還得用人力和牲畜。
御駕班子人數眾多,如果無法行船,肯定得募集民夫運東西。趙瀚懶得折騰,直接回程南下,等北京人口充實之後,再組織當地百姓把河給疏浚了。
一路南行至濟寧,無法再走,被洪水給堵住了。
今年南方乾旱,北方又是大水!
黃淮一線河水暴漲,河堤根本扛不住,只得主動決堤洩洪。不敢淹更富庶的南岸,只得掘北面的堤壩,曹縣、城武、單縣、魚臺、金鄉……好幾個縣受災。
於此同時,漢水沿岸也大澇。
北方河道總督張國維,火速趕來濟寧面聖,愁苦之色溢於言表:“陛下,今年黃淮和漢水的洪災,是自萬曆十一年以來最嚴重的!就似天被捅破了,銀河之水洩於世間,臣實在是……實在是無能為力。”
趙瀚此時很想罵娘,不是罵張國維,而是罵老天爺。。
今年南方旱情,好不容易比去年減輕。可北方的洪水,竟然是六十年一遇,萬曆十一年到現在,真個就是六十多年!
趙瀚面無表情問:“各地汛情如何?”
張國維回答:“臣只知黃河北岸的情況,洪水已淹數城。至於漢水那邊,聽聞災害甚重,但具體詳情還不知。”
這沒辦法,大洪水期間,船隻和車馬都難行,以古代的通訊技術,根本不可能快速掌控訊息。
此時此刻,洪災最南端波及高郵、泰州。
一直春旱的長江流域,也突然下起連日暴雨,只因前幾個月持續乾旱,所以暫時還沒釀成洪澇災害。
崇禎年年遇旱災,趙瀚年年遇水災。
似乎前面十多年,老天爺忘了下雨,這幾年都給找補回來。
看看明末清初的史料,就知道氣候有多離譜,崇禎、順治兩朝的天災就沒斷過。特別是寒冬天氣,七年後的河北數縣,史載“大雪四十餘日,野鳥凍死,行旅斷絕”。
現在還好,只是水旱災害,還沒到天氣最冷的年份。
“你去治水吧,不必留在濟寧,”趙瀚說道,“我隨行的親衛,你帶五百人離開,或是救災,或是彈壓,你看著用便是。”
“謝陛下!”
五百皇帝親衛跟在身邊,比手拿尚方寶劍還厲害。
趙瀚望著外面淅瀝瀝的小雨,心裡琢磨著是否提前侵吞越南。或者,乾脆把占城國給滅了,那裡有湄公河三角洲,占城全靠三角洲的產糧區,才能勉強抵擋阮氏政權的入侵。
必須弄一塊海外產糧基地,否則任由氣候惡化下去,國庫裡哪能存得住糧食?
至於出兵藉口,就是不服王化。
占城是大明的藩屬國,卻揹著大明做越南的附屬國。而今,大同新朝統治中國,天然擁有大明留下的法統,占城國必須向天朝俯首稱臣!
首先得派出外交使者,對占城君主進行斥責。
趙瀚完全能夠想象,占城國王被中國使者痛罵時,那種出門撿到寶的喜悅心情。其心理活動肯定是:中國爸爸,你總算來了,打我吧,罵我吧,打罵之後,我還是你的好兒子。爸爸快快出兵幫忙,隔壁姓阮的欺負我!
明初的占城國,地盤相對較大,面對越南的侵略,鄭和路過時順手幫了一回。
此後就不行了,大明不再管海外,占城國土被逐漸蠶食,甚至國王被殺、首都被佔,如今只剩湄公河三角洲那塊地。
越南分裂之後,阮氏嫁女聯姻,想要控制占城國。
占城國王卻趁機自立,被阮氏收拾一頓,現在屬於稱臣納貢的狀態。占城每年收穫的糧食,都要大量進貢給阮氏政權,同時允許越南人向占城移民。
一旦趙瀚派出使者,占城國必然俯首稱臣,而阮氏則會武力威脅占城。
阮氏如果動兵占城,鄭氏就可能提前發動進攻。
越南內戰提前爆發,趙瀚即可提前出兵!
這個計劃不錯。
在濟寧足足等待半個月,洪水終於退去。趙瀚坐船繼續南下,所到之處,滿目瘡痍。
當初費如鶴與多鐸對峙的南陽鎮,也就是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