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日本國的內政,我國不會去幹涉。不過嘛,幕府那位將軍,可能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種事情,前明熟悉得很。”
“唉,確實如此!”林鵝峰感慨無比。
卻是趙瀚鼓勵海貿,導致前往日本的商船越來越多,已經遠遠超過幕府的吃貨量。
幕府雖然透過三都豪商進行貿易,但不是所有的三都豪商,都可以參與進來。
必須跟幕府關係好,才能拿到官方許可證,而這些豪商的吃貨量也是有限的。
於是,德川家光打算設定貿易額,每年只允許多少貨物在長崎交易。
這種事情,在歷史上也發生過。
康熙滅了鄭家之後,感覺中日貿易有錢賺,於是頒佈《展海令》,允許老百姓出海經商,前往長崎貿易的中國商船翻了好幾倍。
德川幕府吃不下那麼多貨物,隨即頒佈《貞享令》,規定每年長崎貿易限額:
中國商船的總貿易額,每年不得超過6000貫,荷蘭商船不得超過3000貫。
德川幕府初期的一貫,大約等於一兩多銀子,6000貫估計該有7500兩白銀。
每年中日貿易額,居然限定為7500兩,這是在逗大家玩呢?
那些去得太晚,無法進行官方貿易的中國商賈,自然不可能又把貨物運回去。
必然催生大規模走私現象,德川幕府等於拿到大明的劇本。並且,官方貿易也開始作假,向幕府欺瞞虛報交易數額。
德川幕府隨即加強管控,也不規定每年多少交易額,改為規定每年中日貿易為
80艘船。如此二十年,由於日本銅料大量外流,又將80艘限額降低為30艘,
同時加大力度打擊走私。
當時中國海商走私不知道是多少,但荷蘭東印度公司,卻是有詳細賬目的,遠遠超過幕府規定的日菏貿易額。
真正讓德川幕府省心的,是清朝自己開始搞海禁了。
康熙規定四大通商口岸,實際當時有100多個通商口岸,沿海各省都對海貿管得不嚴。乾隆很厲害,全部關了,只准從廣州出海。其實就是效仿日本,只留一個通商口岸,方便朝廷進行控制。
如今中國海貿興盛,幕府規定得越是嚴格,今後的走私貿易就越是猖獗。
更何況,平戶、薩摩兩藩,還要支付鉅額戰爭賠款。他們就算冒著切腹風險,
也會支援走私,如此才能早日付清賠款,幕府難道還能因此挑起戰爭?
抵達上海換船,劉湘客和日本使節團,都趁機下船放風休息劉湘客直奔上海郵驛,對賣報的驛卒說:“這幾個月的官報,都給我來一份。
當月賣不完的《大同月報》,可在驛站繼續賣,三個月之後收回中央。
驛卒笑著說:“正好上頭還沒來收回報紙,最近三個月的都有。“
林鵝峰跟在劉湘客身邊,卻不知《大同月報》為何物,於是也掏錢買了三份報紙。
第一份報紙,是李定國率軍出海前發行的,而且相比以往特別厚實。竟然用了五個版面,刊印漢、唐、元、明、同的疆域地圖。
地圖模板,用萬曆年間的《堪輿萬國全圖》,擷取亞洲的那部分,再根據史料畫出中國曆代疆域。
這些都不能用活字印刷,全部是讓工匠刻制雕版。
漢唐疆域,特別廣大!
而大同新朝的疆域,則顯得很小,東北只有遼寧,河北畫到了燕山,河套和西域都未併入,甚至青海、西藏都標為固始汗地盤。
林鵝峰反覆對比五幅地圖,突然感覺莫名恐懼。
中國皇帝把歷代疆域圖,刊印發行天下,是什麼想法還用猜嗎?
劉湘客卻滿臉笑意,他能夠想象,這期報紙發行的時候,全國讀書人會是怎樣反應。
劉湘客又翻開第二份報紙,這次只有一副地圖,卻是《堪輿萬國全圖》的縮略版。全國大部分讀書人,以前都無法接觸世界地圖,第一次透過報紙知道世界的廣闊。
再翻開最新一期報紙,沒有什麼地圖,只有《大同憲法》節選,以及大同軍出兵琉球的報道。
劉湘客讀著《大同憲法》節選,只讀了幾段就愣住了,下意識轉身去看林鵝峰。
林鵝峰還在翻看世界地圖,直至回到船上,才讀到《大同憲法》節選,愣神之後感慨:“不愧是一代雄主,《憲法》一出,天下便為大爭之世也!“
屁股決定腦袋,這兩個儒家外交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