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興奮莫名。
父親和兄長說讓軍隊慢吞吞趕路,那萊王子卻催促海船加速前進。他們抵達柔佛的時候,柔佛蘇丹還在磨磨蹭蹭,說是要等著更多聯軍前來匯合。
“兵貴神速,哪能再等?”那萊王子非常不高興。
連番催促之下,柔佛蘇丹終於下令出發。
聯軍當中,柔佛士兵3000人,暹羅士兵500人,彭亨士兵800人,大泥士兵400人,丁佳廬士兵450人,蘇洛鬲士兵280人。
柔佛兵多,柔佛王子易普拉辛為主帥,其他國家的將領全是副帥。
而且,柔佛士兵全員火繩槍,足足三千火繩槍兵啊!
反觀那萊王子這邊,火繩槍兵僅150人,其餘350人都帶著冷兵器。
……
蘇門答臘島最西北端,哥打拉查城(班達亞齊)。
這裡是亞齊蘇丹國的首都,中國和萬丹國的海軍,在馬六甲海峽來往遊弋,堵截攻擊遇到的所有荷蘭商船。他們的補給點也近,若是淡水沒了,直接在柔佛國的港口靠岸,整得就跟在家門口巡邏一樣。
聯軍艦隊闖入亞齊國的首都港口,亞齊艦隊嚇得連忙逃跑。
二十一年前,亞齊國進攻馬六甲,被葡萄牙、柔佛聯軍打得全軍覆沒。恢復了這麼多年,總算攢了三十多艘近海划槳船,哪裡敢跟大同海軍的鉅艦大炮硬碰硬?
“王子殿下,請吧。”鄺鴻微笑說道。
彭亨蘇丹國王子伊斯干達,作為特使在碼頭登陸,被一路請去亞齊國的王宮。
見到亞齊國蘇丹之後,伊斯干達居然說:“叔叔,我這次是代表中國來的。”
親叔侄!
亞齊國的蘇丹,當年是彭亨國的王子。亞齊軍隊攻打柔佛國時,順手把彭亨國也打了,還把彭亨國的一個王子俘虜回來。
正巧,這個彭亨國王子,是亞齊國蘇丹的侄子。老蘇丹死後無子,彭亨國王子就從一個俘虜,莫名其妙的繼位變成亞齊國王。
亞齊此國,怎麼說呢?
有錢,好戰,四處樹敵,不斷擴張,跟周邊所有國家都是敵人,所以才被迫跟荷蘭進行結盟。
亞齊蘇丹問道:“我又沒招惹中國,中國艦隊為何來亞齊港口?”
彭亨王子說:“叔叔,荷蘭侮辱了中國皇帝,而你又選擇跟荷蘭結盟。中國使者讓我帶話,亞齊不得干涉此次戰爭。一旦亞齊國出兵,就等同於跟中國宣戰!”
亞齊蘇丹仔細想了想,說道:“我不會出兵的,亞齊國保持中立。”
彭亨王子又說:“也不準趁機入侵柔佛在蘇門答臘島的領土,並且不能趁機入侵蘇門答臘國!否則,亞齊不但會遭受中國的攻擊,還會遭受柔佛、彭亨、大泥、暹羅、丁佳廬、蘇洛鬲、蘇門答臘七國的聯手進攻!”
亞齊蘇丹忍不住吞嚥口水:“一切等中國打完再說。”
聯軍艦隊前往蘇門答臘國,接了此國300士兵。於是乎,鄺鴻這個鴻臚寺使節,就帶著七國聯軍前往馬六甲——算上中國軍隊應該是八國聯軍。
歷史上,《荷使初訪中國記》的作者約翰·紐霍夫,此時此刻就住在馬六甲城。
他是一個旅行作家,喜歡去全世界冒險,並將所見所聞寫書記錄下來。他先是受僱於荷蘭西印度公司,在巴西的熱帶雨林探險,後來又供職於荷蘭東印度公司,被調到印度工作,前不久剛剛調任馬六甲。
約翰·紐霍夫對歐洲最大的影響,就是在歐洲貴族圈裡,帶起了一陣“中國風”。
以前的歐洲作家,就算把書寫得天花亂墜,也是無圖無真相。而紐霍夫此人,卻還是一個畫家,他畫出了中國的建築、服裝、傢俱,包括南京的大報恩寺,歐洲人也是透過他的素描得知其真面目。
紐霍夫的書籍和繪畫傳開,歐洲那些貴族們,喜歡用絲綢仿製中國服裝,紳士貴婦們穿著中國服飾開派對作樂。
此時此刻,紐霍夫就在記錄眼前的一切:
“這座城市(馬六甲)很大,人口眾多。雖然街道很寬敞,兩旁種植著樹木,但房屋建造得密集……”
“城市的中心是一座山,山頂建有聖保羅教堂,荷蘭人可以在這裡做禮拜,葡萄牙人建造的教堂和修道院已經傾頹了。大多數的房屋是用竹子建造的,在旱季能儲存良好。當然,也有許多石屋。它們一般都比較低矮,不是很大,只有幾個房間……”
“城堡是葡萄牙人建立的,坐落於山腳,面向海洋,以便在戰爭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