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是江西賦稅過重,贛中百姓大量逃到湖廣墾荒。
明中期的閣臣邱俊甚至說:“江西百姓,大半遷居湖廣。”
據後世考證,整個大明朝,湖南的外來移民,有785來自江西,其中吉安府佔到一半以上。明中期,湖北百萬流民當中,江西籍佔了69萬人。
這導致湖广部分地區,江西話盛行一時,大有取代湖廣本地方言的趨勢。
而且,江西人還給湖廣帶去“訟風”,動輒就喜歡打官司,讓湖廣知縣們非常頭疼。
趙瀚仔細思考之後說:“必須提前出兵,廣東、湘南賊寇遍地,若是任由他們肆虐,那得損失多少人口和財富。”
龐春來笑道:“若是提前出兵,司財(費純)怕是要頭疼了。”
“明年夏收之後出兵湘粵,今年冬天佔據江西全境,”趙瀚說道,“正兵擴增為一萬六千人!”
之前只有八千正兵,很多時候用農兵打仗。
但跨省離開江西打仗,一直給農兵待遇,那就太不地道了。
“正兵翻倍,錢糧不夠。”李邦華提醒說。
如今主要有三大財政支出,一是官員俸祿,鎮級官吏太耗錢了;二是軍費開支,包括不斷打造軍事裝備;三是賑災支出,今年多地大災,不但要賑濟百姓,而且還要酌情減免賦稅。
至於教育開支,反而還排不上號。
龐春來也說:“今年大災,不能加稅。”
趙瀚笑著說:“發行債券,向百姓借錢借糧,年息兩分,五年之內還清。”
“這能行嗎?”李邦華有些疑惑。
龐春來同樣搞不懂,因為大明朝廷和官府,需要錢糧都是直接徵稅,哪裡用得著向百姓借錢借糧?
“試試看吧。”趙瀚說道。
一個月後,各級官吏開始行動起來,農會也在鄉下做宣傳。
理由是今年大災,雖然趙瀚治下受災教輕,但官府的地盤卻災情嚴重。趙先生不願百姓受苦,因此調撥錢糧賑濟,導致錢糧不夠用了。現在像百姓借錢借糧,年息兩分,五年償還。
這個訊息傳出,百姓議論紛紛,都覺得非常稀奇。
只見過官府盤剝百姓的,沒見過官府向百姓借貸的。
也只是稀奇而已,包括那些士紳在內,都沒人覺得趙瀚會賴賬。
長久以來,趙瀚建立起的威信發揮作用了。另一方面,百姓也會思考,如果趙瀚真要賴賬,為什麼不直接提高賦稅?或者直接攤派雜稅,借錢借糧不還純屬多此一舉。
大明地方官剿賊,就是直接攤派雜稅。
吳城鎮。
這裡與景德鎮、樟樹鎮、河口鎮,並稱為江西四大名鎮。
說是名鎮,其實都是稅收大鎮,而且吳城鎮還是兵家必爭之地。
趙瀚既然在南昌府發展,自然要把吳城鎮佔了。一來增加稅收,二來控厄鄱陽湖。
幾個錦衣衛密探,穿著普通服裝,在吳城鎮登岸歇息。
他們是被崇禎派來的,除了探查趙賊動向,還要收集趙賊的施政之策。崇禎覺得,趙賊能發展壯大,定然也有過人之處,或許可以學幾招。
這些錦衣衛密探,來到吳城鎮之後,選定客棧,立即分散探聽訊息。
一個密探來到鎮外,只見大量百姓,或是乘坐小船,或是肩挑背扛,把糧食都送去鎮外的倉庫。
那密探上前聞訊:“你們這是在納糧?”
百姓邊走邊說:“糧早納完了,今年遭災,田賦減了三成半。我們這裡還算減得少的,聽說有些山裡的村子,被旱得顆粒無收,非但不用交糧,官府還倒給救災糧。”
“那你們這是在作甚?”密探更加疑惑。
百姓笑道:“官府又是減賦,又是救災,錢糧不夠用了,只好跟老百姓借,還給兩分的利息。”
“你就不怕官府賴賬?”密探迷糊道。
“皇帝才會賴賬,趙先生不會。”百姓說道。
密探大驚:“你說的官府,是那個趙先生?”
百姓好笑道:“除了趙先生,這南昌還有哪個官府?趙先生心善,見不得百姓受苦,救災把糧都用完了,咱們老百姓肯定要幫忙啊。”
這個密探立即回鎮裡,把事情告訴小夥伴。
翌日,他們繼續往南,很快發現同樣的情況,到處都有百姓主動把糧食借給“官府”。
不過士紳很少,特別是糧商,一粒糧食都不會借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