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多得很,每人留二十畝都不夠。”
這種屬於小地主,除了被強行分家之外,其實沒有任何損失。
趙瀚准許地主家裡,每人保留二十畝地。但袁家的田產分下來,根本分不夠二十畝,每人只分了十八畝地。
費如蘭又說:“這位袁舉人,已經會試落榜五次,他對考進士心灰意冷,家裡又沒錢給他買官。因此,袁舉人做事非常積極,已在安福縣升為鎮長,他還寫了篇讚美分田的文章。”
“此人可以重點栽培啊。”趙瀚決定將袁允龍樹立為士紳楷模。
費如蘭說道:“袁舉人的侄女,我也託人打聽過了。今年十五歲,端莊秀麗,通情達理,還能詩善畫。”
趙瀚立即同意:“此為良配!”
費如鶴坐在旁邊傻笑,他對女人不咋挑剔,只要長得不醜就行,這廝一門心思要幹大事。
翌日,趙瀚派遣宣教團和基層官員,陪同費映珙回去接收天河鎮。
若是加上兩岸大山,那裡的面積非常大,但耕地卻少得可憐。
費映珙的女婿楊豐粟,若能積極配合分田工作,而且事情還辦得好,趙瀚可以任命其為天河鎮鎮長。如此,廬陵縣就有了九個鎮,而天河鎮屬於最窮的那一個,90的耕地屬於貧瘠山地,今後怕得以紅薯為主食。
開會討論之後,大家都覺得,一個縣轄管九個鎮太多,基層官吏的俸祿開支給不起。
於是微調廬陵縣的行政區劃,將其中的一個鎮,肢解為四部分,各自併入相鄰的鎮。該鎮的官吏,全部送來白鷺洲書院進修,等著分配到新擴張的地盤做事。
如此,趙瀚終於擁有廬陵縣全境,同時保持廬陵縣八個鎮的行政區。
隨即總兵府也作出調整,框架如下——
總兵署。
秘書院,吏選司,政務司,宣教司,財務司,軍務司,刑名司,廉政司,工務司,兵事院。
秘書院當然是趙瀚的秘書機構,有三大秘書頭子,下面還有一些文職人員。他們只對趙瀚負責,但不能插手各司事務,跟大明內閣有本質區別。
古代已經有秘書這個詞彙,趙瀚也懶得用掌書之稱,直接改為秘書。
吏選司,相當於吏部,由龐春來執掌。
政務司,以前是李邦華執掌,現在提拔廬陵知縣黃順甫,擔任政務司司長。
宣教司,相當於禮部,由陳茂生執掌。
財務司,相當於大明的督倉,由費純執掌。
軍務司,相當於兵部,由李邦華執掌。
刑名司,相當於刑部,提拔安福知縣左孝良,擔任刑名司司長。
廉政司,相當於都察院,由蕭煥執掌。
工務司,相當於工部,由宋應星執掌。
兵事院,相當於五軍都督府,由費如鶴執掌。
至於田有年,擔任軍務司下轄軍備局主事。
這框架搞得挺大,好在地盤不多,官吏也不算冗雜。
但三縣之地,肯定無法支撐,畢竟還有那麼多鎮級官吏,必須擴大地盤才養得起。
你當大明朝廷,不想統治基層嗎?
官多了,俸祿開支也多啊!
趙瀚至少還得把地盤擴大一倍,財政狀況才能稍微寬裕。
甚至,有人覺得鎮級機構還是太多,應該把廬陵縣縮減為六個鎮,把吉水縣縮減為五個鎮。
這個建議並非搞笑,包括趙瀚本人在內,都曾認真的思考過。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農業社會養不起太過龐大的官僚階層。之前正兵數量少,還勉強能夠承擔,三千正兵按月拿餉,瞬間就讓趙瀚的錢袋子緊起來。
總兵府剛剛作出調整,一個老頭就帶著全族士子來拜見。
“老朽劉應冬,拜見總鎮!”
“老先生快快請起。”
劉應魁指著身後族人說:“我劉氏族人,皆願為總鎮效力。雖無舉人,卻有秀才五人,童生十二人,其餘皆為學童。”
趙瀚笑道:“讓他們都來白鷺洲書院,等春耕過後,我自有安排。”
劉應魁又說:“劉同升是老朽的侄子,他舉家逃走,與我這房無關,請總鎮不要介懷。”
“老先生請放心,我不搞株連之事。”趙瀚說道。
劉應魁繼續說:“這些劉家士子,總鎮可隨意使喚,便是做皂吏都可以。我已經告誡他們,總鎮用人自有章法,只要認真辦事,總鎮必不會虧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