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喜功式的蠻幹,都會害人不淺。
我們的對策有兩個:其一、在地域選擇上,以美國中部十來州為主。這些地區申請留學的競爭壓力要比東部和西部沿海地區要少得多。
其二、在學校的選擇上,以州立大學為主。這類大學因為是公立的,資金較充裕,拿獎學金的機會自然也較多。
第三個要考慮的是專業。在專業的選擇上,我們也是確定了兩個基本點。
其一、為確保拿獎學金的成功率,避開熱門專業。
其二、因為留學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英語水平,所以,選擇的專業課程不應太難,以免牽扯太多精力,而影響孩子參加學校內外的各種交流活動。
由上述可見,第一套計劃從省錢、適合、實用等三個角度來看,都是最理想的。
但是,由於美國有道鑑證關,是誰也把握不住的不確定因素,所以,我們還制定了替補的第二套方案。
第二套方案的目的地國家,本來是在加拿大與澳大利亞之間權衡來、權衡去。
但最終因以下三個原因,我們建議還是去加拿大。
原因一、兩國相比,加拿大的大學數量要多些,一些相對較冷的專業也多些。因此,錄取和選擇的機會也就多些。
原因二、加拿大畢竟是西方七國之一,而經濟實力的強弱與大學獎學金的多少有著直接的關係。
一些冷門專業之所以能存在,與某些大公司或個人的資金支援密不可分。
原因三、這位小夥子的長項是英語,將來事業發展也要靠英語。
但澳洲的英語有一點口音。
雖說這位大小夥子已經是一個20多歲的人,發音已經基本定型,但在職場上,求職者的任何欠缺,可能都會令其競爭力打折扣。
我們不想因所謂的口音問題,讓小夥子在日後求職時,再出現波折。
要知道,僱主在基本滿意與十分滿意之間,總會選擇後者。
第三套方案是屬於保底的。
我們之所以把第三套方案的留學目的地選定在英國,是因為當時留學英國的優點和缺點都十分突出。
先說優點:錄取率極高,且簽證幾乎沒有不確定的風險。
缺點則是拿獎學金的機會很少很少,且學費挺貴。
若想減輕家裡負擔,只能靠課餘打工,但這種收入頂多能貼補一下生活,學費還要家裡掏。
對這位偏科小夥子的故事,我們也許講得有點太細了,那就就此打住。
最後說一句,幸運之神看來開始關照這位小夥子了。
他正巧趕上美國自“”之後,首次鬆動對留學生簽證的嚴格把關。
於是,他有驚無險地拿著一份能免學費的錄取通知書,去了大洋彼岸。
錢,可以買來多少自由?
近些年出國留學的學生,若與上世紀八十年代那一波出國潮的留學生相比,有個很重要的不同之處,那就是:有了今非昔比的資金作後盾。
這個後盾意味著什麼呢?
國外有位很著名的金融大鱷曾說:“錢可買來許多自由”。
這句話,放在留學的各項開銷與不同結果上面看,也的確如此。
比如說,你多付一些房租,便可以住單間——買到起居方面的方便與自由;
再比如說,你付較多的錢去租或買小汽車,就比乘公交車獲得出行方面的更多方便與自由。
當然,最重要的是,由於有了今非昔比的資金作後盾,這一代留學生在選擇國家、選擇學校、選擇城市,尤其是選擇專業上,有了比上一代留學生更多的自由。
他們不必為了一筆獎學金,去讀自己不喜歡,或者不擅長的專業。
可別小看資金的力量。
如果若沒有這個資金後盾,在美國高校錄取門坎兒不斷提高的今天,你若想再憑著託福五百七、八十的分數(老版本、非機考的託福計分標準,下同),飛到大洋彼岸去讀書,幾乎沒可能了。
因為,憑這個託福分數,不太可能給你獎學金。
另外,再說說“”事件給赴美留學帶來的負面影響。
由於過簽證關,一下子變成了不可控制的撞大運,各國許多優秀學子,便因拒籤而被擋在了美國國門之外。
然而,這一變故,對於有資金後盾的中國留學生來說,無非是一聲嘆息之後,改換門庭。選擇去加拿大、澳大利亞,或者英國就是了。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