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2 / 4)

小說:穿入聊齋 作者:男孩不逛街

讀國子監,可他卻留在了江州,想必是為了聶家小姐的緣故。”

陳劍臣曬然一笑:“拂臺兄,你倒是瞭解得很清楚。”

王復有點不好意思的說:“多打聽耳。”

第四十六章 認識

筆墨順利地掛上了雪泥齋的牆壁,開始了寄賣,但在短時間內可能沒有結果。陳劍臣也不急,一如往常般繼續學院的生活,過得很是平穩規律。

在這段時期,經過反覆的推演,陳劍臣又捉摸到了有關‘三立真章’凝練正氣的一些竅門━━

正氣,力氣,法力,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存在,只是表現方式,作用效果有所差別而已。正氣被使用消耗出來,虧損過度的話,人的精神就會產生深深的疲倦感,有氣無力,打不起勁頭,需要時間恢復,重新把正氣養回來。

而當前體內凝練出的正氣數值強弱度,則可以透過泥丸宮內的那篇‘三立真章’看出來。

‘三立真章’,共有九百九十九字,一一浮現而出,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就懸掛在陳劍臣泥丸宮裡開闢的識海世界中心,只要他閉目思索就能感應到,在這方面,倒有點像修士的內視。

泥丸宮內,竟懸掛著一篇文章。

此等奇異境況,一般人是絕對想象不出來的。

這篇文章,剛剛橫空而出的時候字字如斗大,穩定下來後字字凝縮成拳頭大小,光芒盡斂,顯得黯淡無彩,不辨面目。遠遠看上去,反像一扇立於虛空的石碑,不動如山。

但當那天陳劍臣取得突破,終於凝練出了正氣,文章的第一個字━━‘太’字,居然就像通了電似的,渾體發出亮光,瑩瑩如天上星辰。

這種感覺非常奇妙,陳劍臣第一反應就想起了前世繁華街道上的那些霓虹燈牌上的字型。

只是在家裡的時候,為了鎮壓土地陰神,陳劍臣寫出一個‘鎮’字,損耗了所凝練出來的正氣,那‘太’字就重新陷入了黯淡。好在後來休養了幾天,字上的光芒才又再度煥發。

透過這段經歷,陳劍臣認識到,煉氣和養氣之間的區別。換句話說,煉氣屬於創造,而養氣則是回覆,養氣要比煉氣容易許多。再打一個簡單的比喻:煉氣譬如打泉眼,當泉眼上湧現出來的水被用光後,就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才會再度湧出來。

這個等待的過程,就是養氣。

━━找泉眼難,但等泉眼湧出水來就比較容易了。

而如果說‘三立真章’九百九十九個字,每一字都需要一道正氣來激發。那麼,最後陳劍臣就需要凝練出九百九十九道正氣,實在任重而道遠。

與此同時,陳劍臣還發現,當只擁有一道正氣的時候,他就只能寫一個字來承載,超出字數的話,正氣就無法表現出來,反會使得整幅字報廢掉,成為稀鬆平常的書法作品。

之所以能總結出這個規律,卻是因為陳劍臣自從得了‘三立真章’真傳,凝練出正氣後,就可以直觀地感受到蘊藏在筆墨裡的正氣存在了。

那是一種精神層面才能觸控到的神采,氣質般的存在,平常人卻無知無覺。

浩然正氣,如果修煉到了最高的‘立德’之境,絕不會遜色於道法。

之前無論慶雲還是廣寒,都曾有意的在陳劍臣面前施展出道法的奧妙來,要引他入門。但修道又豈是易與之事?

這個世界,不會有人無緣無故就跑來把畢生修為全部過渡給你,讓你天下無敵的。

一入道門心如鐵,要斷塵緣,去凡根,閉關苦修,不知歷經多少磨練,忍受多少寂寞才或有小成。

陳劍臣不怕寂寞,但他並不認同道門的那種逍遙無為的原則。

相比之下,‘三立真章’卻更適合他的性格,‘小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進退自如。

那晚之後,陳劍臣和廣寒到底沒有建立師徒情誼,對此慶雲道長還曾好生惋惜過一陣,說陳劍臣錯過了道緣。

然而陳劍臣卻不是那般認為,他既然已經選擇了屬於自己的道路,就會堅持地走下去,並不願輕易就產生方向性的改變。

沒有堅持,何來結果?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梳理,試驗,陳劍臣總算把‘三立真章’的基本道理認識個明白,在運用方面,更有把握。

就在昨天,那吳大公子終於姍姍來遲地來到學院報到,成為陳劍臣的同窗。他的出現,在課堂上頓時引起了不小的一陣風潮,許多生員立刻猶如螞蟻嗅到了糖味一般,紛紛圍聚過來,儼然把吳文才當成了核心存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