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2 / 4)

小說:如畫江山 作者:莫莫言

,是我不對。”

從楊易安口中說出這樣的話,也是難得。張守仁嘿然一笑,拍拍他肩,向他道:“你快些回去,向餘太師陳說這裡的事。不然,他必定會怪你和我有什麼勾結。還有,易安,你要小心,不要風頭太健,餘波若是失勢,不要落井下石。你要知道,小人是大人物所愛,不過,也同尿壺一般,用過了就得收起來。你若是想有大的成就,就不能成為三姓家奴。不然,人人看你不起,你很難翻身了。”

楊易安委實難以想到,自己的這個兄弟,以前一直以為他直腸直肚,沒有心機。其實卻機警深沉若此。

他重重一點頭,向張守仁咧嘴一笑,答道:“好了。響鼓不用重錘,你放心吧。”

拱手向張守仁行了一禮,匆忙離去。

張守仁心中思緒萬千。石嘉的屍體已經被王西平帶走,自己適才手刃的幾個小兵也被禁軍們拖走,場中的血跡猶在,看起來,格外的觸目驚心。

他原本就欲回家休息,準備第二天的勾心鬥角。只是轉念一想,自己呆在這裡的時日不多,這鳳凰山既然上去一遭,那真武殿和太祖的銅像,到還值得再去一看。

興頭一來,便吩咐自己的親兵把守山道,他只帶著小伍等人,又重新往真武殿那裡而去。沿著舊道拾級而下,不多久,又站在了太祖銅像之前。

他一生最敬重太祖皇帝。今日此時,重重事情如走馬燈一般,在腦中走來晃去。他凝視著太祖銅像,只覺得宛如生人。他禁不住想:“若是太祖在此,他會怎麼做?”

呆立半響之後,原欲離去。只是突覺心中一動,沉思半響後,他指著太祖銅像,向小伍等人斷然道:“來,搬開這個銅像。”

第二天天明,石嘉擅造鳳凰山,被捕拿時自盡一事,傳遍朝野。太師餘波上表自劾,以擅發御林兵一事,請皇帝治罪。眾多的禁軍將領和御林將領,被朝廷逮拿治罪。

數日之後,皇帝詔命太子監國。皇太子監國後,立刻下敕,溫言撫慰餘波,大多數的禁軍將領和御林將領,均未治罪。

這件大事,雷聲大,雨點小,只是苦了大多數的中下層軍軍,這些天來食不安,睡不香,唯恐限入這種潑天大案之中,到時候死無全屍。待此事終於了結後,整個京師,均是鬆了口氣。

張守仁安撫軍心,將第三軍管治的一切如常。在這次事件中,他這個外來的小子,撈分最多。使得原本就對他眼紅的禁軍將領麼,越加的憤恨。

十餘日後,太子終於在清秋殿召見這個平亂的大功臣。

與大朝的麒麟殿不同,太子雖然監國,卻並不能使用那樣的大朝正殿,甚至皇帝召見群臣的便殿溫室,他也不能使用。

儘管如此,張守仁在俯首行禮後,仍然在太子的臉上,見到了志得意滿,春風得意的痕跡。

“卿北征中原,北敵聞風而喪膽;執掌禁軍,敉平國家禍亂,功勞甚大。孤初掌國柄,戰戰兢兢,還請卿繼續為國效力,忠忱如初。”

這一套話,仍然是皇帝召見有功臣子時的套話。不過比之有氣無力,滿臉病色的皇帝,由年紀不過二十出頭的太子朗聲說來,卻也有它感人的魅力。

張守仁叩下頭去,向太子答道:“臣,魯莽武夫,不知朝儀閣範,在朝為官,多有觸犯國法之處。太子雖然褒獎,臣卻愧不敢當。臣願辭去禁軍兵馬使一職,到外州任職。”

太子顯然是沒有料到,張守仁竟然不顧自己的褒獎,一張口,便提出要自貶到外州。

與文官一樣,能在京城任職,是無上的榮耀。京中的兵馬使,完全可與外州的統制使比肩。張守仁剛剛立功,就自請外調,在本朝,也算是少有的事了。

這樣突發的狀況一出現,太子原本莊嚴肅穆的臉上,竟露出一絲驚色。他自幼生於深宮,長於阿保之手,讀的是儒家的經書,從來不曾經歷過真正的政治鬥爭。那夜之事,若不是他知道父皇就要逝世,太師和諸多的文臣都支援於他,再有,皇太子一旦名份確定,在本朝還沒有被廢除的先例,有這麼多強力的保重,有眾多謀士的幫助,他才敢下了決心。饒是如此,那一夜,他整夜都不敢睡覺。耳邊總是隱約聽到將士的吶喊廝殺聲,一夜數驚。到了天亮,局勢穩定,石嘉自殺身死,他監國的地位穩固下來,這才完全放心。

“呃,卿……張將軍,你是能孤有什麼不滿麼?”

張守仁落落大方,向太子施了一禮,答道:“臣豈敢!只是臣年紀太輕,缺乏歷練。若非如此,也不會被那石嘉利用。有此一事,臣自知資歷見識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