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2 / 4)

小說:如畫江山 作者:莫莫言

的都是敵人的實力,不論他或勝或敗,反正損不著楚國分毫,這樣一來,便也由他去做,再也懶得理會了。

在掌握了眾多的人口與不小的地盤後,張守仁分派官員上任,不用楚法,而另行頒佈法度,訓練精兵,擴充實力。在其間,又帶領著幾千騎兵,打了幾個小的勝仗,甚至繞過歸德,直插東京城下,使得河南路的蒙兀官員,均是惶怕之極。

在掠奪了不少物資和人口之後,卻又迅速後退,只滿足於實力上的補充,而不是地盤的擴張。如此一來,不但南楚並無什麼不滿,就是在天氣日冷,甚至是在冷天雪地中,還與阿里不哥苦戰的忽必烈,亦是大覺放心。

他使用的辦法,不過是後世滿清砍伐明國的枝幹,數入河北山東,搶奪人口物資,卻始終留著北京不攻的老辦法。一來,可以在政治和版圖上令敵人放心,二來,卻又在最大限度上,削弱了敵人的實力,此消彼長,來年夏初,自然就是他真正動手之時。

軍校、醫院、學校、兵器坊、種種部門迅速設立,以先進的行政手段和管理辦法,將同樣名稱的部門的效能,發揮到最大,在最短的時間內,積蓄實力。

待到平帝元年的冬末,春天即將來臨之時,在所有飛友軍節度使治下的土地上,均是開始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就是諸葛連弩了。”

張守仁捧起一把泛著藍光的臂弩,輕輕一用力,便將那輕巧的弩弓拉開,放入五支短箭,略加瞄準,勁箭一一射出,全中靶心。

比起南楚裝備的神臂弓與床子弩,這種弩輕便小巧的多。南楚的床子弩與神臂弩,前者需幾十人方能拉動,射程高達四五百米,曾經射殺遼國大將,威名赫赫。只是與張守仁所建的床弩來比,笨重呆板,發射速度過慢;而神臂弩,雖然只需一人拉動,卻是需要拉動全身的力量,以腳力來扳動。與張守仁仿製的後世結合了西洋技術,以諸葛連弩為偽名的這種鋼弩相比,在射程射速上,均是差了許多。

“大帥,這是成批次生產出來的陌刀、鋼矛,橫刀、鐵盾、每一支武器上,均有工匠和督造官的姓名,若有不合規例,或是質量差勁,則立刻可以捕拿匠人和官員。”

說話的正是總督造官墨徒。他原本只是大別山中的一個青年工匠,自幼以心靈手巧著稱於鄉里。只是在當時的社會風氣下,普通的工匠社會地位極為低下,為人所瞧不起。倒是張守仁到此之後,在偶然間發現此人,便以墨家精神與後世的基礎知識相授,什麼幾何與數學,工程與鑄造學,一股腦的全數拋給此人。也虧得他孜孜好學,不以為苦,反以為樂。不到兩年的功夫,手藝技巧,學識氣度,已經遠過常人。

張守仁見他長進,正好打敗伯顏後,大興工程,便委了他以督造官的重職,將一應的武器與民用器械的製造監督大權,一應相授。此人以墨子門徒自居,索性改名墨徒,一心要恢復戰國時墨家的光輝,就連本名,亦是捨去不用。

在宋朝時,朝廷便設立了弓弩院,專責建造弓弩。不論是北宋或是南宋,均是缺乏戰馬,南宋初年時,劉光世一支五六萬人的軍隊,戰馬不過三千餘匹,而且都是身高矮小,又沒有耐力的劣馬。在沒有辦法建立起大股騎兵部隊的條件下,宋朝以步兵為主,以重甲和強弓為首要的戰鬥武器。每遇戰爭,重甲武士在前,弓弩手在後,與敵接戰。

這樣的戰法,亦被打敗南宋,得了天下的楚國太祖所延用。在僅有的條件下,他也只能如此。重甲的步兵,配合重弓弩,若是敵人與這樣的軍隊正面交戰,倒也是很難戰勝。可惜自從太祖和開國名將逝後,南楚的戰法越發僵硬呆板,而對手卻已經是以當世最先進的騎兵戰法而傲然於世的蒙兀強軍。再加上南宋也好,南楚也罷,建造兵器的部門一個比一個腐敗無能,弓箭與武器的質量得不到保證,又一味的強調盔甲的笨重厚實和弓弩的強力,此消彼長,戰爭的天平已經越發不利於楚國。

張守仁是楚國軍人出身,其中利弊自然清楚的很。他一面減輕盔甲的重量,強調盾牌的使用,一面又減弱弓弩的力量,強調射速和精度。

再加上專職的武器建造部門和按姓名鑄造,一面是制式和精準,一面是流水線式的生產方式。在最大可能上,節省了物資和時間。這樣一來,方能使得在短短半年內,就武裝了三萬人的正規軍隊。

“大帥,都飄雪花了,早點回城中的帥府吧。”

幾個親兵,環繞在張守仁身邊,臉龐和雙手,均是凍的烏青一片。雖然加大了棉田的種植範圍,卻並不能在短時間內,完全解決治下幾百萬人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