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如一面鏡子,照出了我本身也有的種種迷茫和困境
。這一次信件分類中,想談談“愧疚”的主題,這樣的來信,也是佔多數的。
大凡心存歉疚的人,在本質上往往偏向躁急性格。做出來的事,說過了的話,
甚而傷害到某一個人,在事情發生時的心態與事情過後的再思,往往自相矛盾,而
且悔不當初。其實,在心地上,這些來信的朋友,都是善良的。
這樣的來信,大半以青少年朋友居多。而內疚的物件,往往是家人手足,尤其
是對父母。
看見一些來信中做兒女的因為傷害父母,內心苦痛自責而筆下千言的寫出來━
━給三毛,總使我有一點點衝動,想照著來信地址將原信寄回去,收信人,寫上他
們的父親或母親,這不就成了和事佬了嗎?當然,沒有真的去做,因為來信沒有允
許我如此。
其實,心存內疚的人,大半是有心的人,只是在行為上━━修補人格性情的決
心,十分不積極而懦弱。
當我們,無論是有心或者無心傷害到了一個人、破壞了一件美事,知道錯了,
已是難能可貴�懂得自責,又進了一步�放在心裡折磨自己,或寫信向不相干的第
三者去痛哭流涕,這也是好的,起碼這都一步一步在自覺自省。
可是,寫信給沒有受到傷害的朋友,傾吐心事,在動機上仍是出於“自私”,
這種“寫信目的”,無非是想使自己的罪惡感減輕一些而已。尤其是寫信給完全不
相識的人如我。
內疚又分許多種。有時,芝麻大小事情發生了,太過善良的人,便將它們看成
世界末日,把一切的錯都招來放在自己心上,默默的受磨折,日而久之,影響到往
後性情上的不能開朗和釋然,幾乎成為病態。
也有另一份內疚,認真造成了一個事件,直接影響到他人的幸福,那麼這又另
當別論了。
說到題外話去,被傷害的人,沒有學著保護自己,任人傷害,也是值得檢討的
事。當然在此說的只是一般人情作故,不是報刊上出了社會人命的那種。
我們再回過來說歉疚感。既然自認做了對不起他人的事,或只是出於誤會、急
躁、不耐煩等等情況下而造成的人際僵局,那是最不必苦痛的。
中國有一句成語∶“解鈴還須繫鈴人。”打一個比方,最常見的━━既然當初
有這份狂妄和任性,向母親大叫大罵,不體娘心,而今難道沒有同樣的勇氣和良知
,去母親身邊誠心道歉說明,使這冰凍的疼痛化為和風?
古時“周處除三害”,不在於他除了前面兩害的好本事,他的自我頓悟和改變
,才是這個故事因而流傳下來的可貴可敬之實。
對於父母、手足、同學、朋友,如果真正揹負著那麼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