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似滑了一輩子,古道才到盡頭,下了車,回身去望山頂的教堂,居然是一個
小黑點。山路從下往上望,又成了一條瀑布似的懸掛著,我們是怎麼下來的,真是
天知道。
拉車的兩個人,水裡撈出來的似的溼透了,脫下了帽子,好老實的,背著我們
,默默的在一角擦臉汗,那份木訥,那份羞澀,不必任何一句語言,都顯出了他們
說不出的本分和善良,我呆望著他們,不知怎麼的感動得很厲害,眼睛一眨一眨的
盯住他們不放。
荷西在這些地方是很合我心意的,他看也不看我,上去塞了各人一張票子,我
連忙跟上去,真誠的說∶“太辛苦你們了,謝謝,太對不起了!”
給小賬當然是不值得鼓勵,可是我們才繳不過合一百塊臺幣,旅行社要分,大
巴士要分,導遊再要分,真正輪到這些拉車的人賺的,可能不會佔二十分之一,而
他們,用這種方式賺錢,也要養活一大家人的啊!
我們抵達了好一會兒之後,才有一輛又一輛的滑車跟了下來,那些拉胖太太們
的車伕真是運氣不好,不累死才怪。
我注意看下車的遊客,每一個大呼小叫的跨出車來,拍胸狂笑,大呼過癮,我
一直等著,希望這一排十幾輛車,其中會有一個乘客,回身去謝一句拉車的人,不
奢望給小費,只求他們謝一聲,說一句好話,也是應該的禮貌,可是,沒有一個人
記得剛剛拉住他們生命的手,拉車的一群,默默的被遺忘了。
這種觀光遊戲,是把自己一時感官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的勞力辛苦上,在我,
事後又有點後悔,可是不給他們拉,不是連餬口的錢都沒有了嗎?
當時我倒是想到一個減少拉夫辛勞的好方法━━這種滑車其實並不是一定要全
程都拉住車子不放的,車速雖快,可是隻要每幾十公尺有人用力拉一把,緩和衝力
,它就會慢下來。
其實,只要在滑車的背後裝兩枝如手杖一樣鉤的樹枝,拉夫們每兩個一組沿著
窄窄的斜道分別站下去,像接力賽似的,每一輛滑車間隔一分鐘滑下來,他們只要
在車子經過自己那一段時,跳上去,抓住鉤子,把車速一帶,慢下來,再放下去,
乘客剛剛尖叫,又有下一段的拉夫跳上來拉住,這樣可以省掉許許多多氣力,坐的
人如我,也不會不忍心,再說,它是雪撬似的,沒有輪子,路面是石板,兩旁沒有
懸崖,實在不必費力一路跑著賣老命。
我將這個建議講給導遊聽,他只是笑,不當真,不知我是誠心誠意的。
細細分析起來,“瑪黛拉”事實上並不具備太優良的觀光條件。
它沒有沙灘,只有礁岩,沒有優良的大港口,沒有現代化的城市,也談不上什
麼文化古蹟,離歐洲大陸遠,航線不能直達……
可是遊客還是一日多似一日的湧來“瑪黛拉”。
當地政府,很明白這不過是一個平凡的小島,要吸引遊客總得創出一樣特色來
才行,於是,他們選了鮮花來裝飾自己,沒有什麼東西比花朵更能美化環境的了。
“豐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