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1 / 4)

小說:楊錦麟這傢伙 作者:想聊

“ 盡瘁一生為自由”、“ 哪堪豪氣盡銷磨”,《李萬居評傳》全篇飛揚著楊錦麟的文采詩心,充盈靈氣的文字比比皆是。斷定自己的文學細胞不會遜色中文系學生,楊錦麟這方面很是自負。

辦報是李萬居生平最為重要的業績之一,楊錦麟寫道,李萬居創辦《公論報》除去不願屈膝長揖、消磨傲骨之外,更充分體現其不改初衷的理想主義色彩。楊氏評傳敘史夾議,評點抒懷,他又寫道,李萬居耿直坦率,嫉惡如仇,喜怒形於色,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性格,本來就很難適應官場政治,而辦報立言,需要承擔更多的政治、經濟風險,他的這種選擇固然體現其理想抱負,但已經是一場政治悲劇的開始。

楊錦麟此一番描述,讓人覺得不平之氣砰然升起。“ 李萬居創辦的《公論報》壽終正寢了,回憶當年報紙慘淡經營的情形,今天已散處臺灣各報服務的舊人,應該都感喟。”《公論報》伴隨著李萬居度過了十三個風雨如盤的歲月,走過了曲折坎坷的路程,它的被迫休刊,楊錦麟認為,這是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上一曲震憒人心的悲歌。

洋洋灑灑一部評傳,楊錦麟依循主人公少年時代、抗戰時期、臺灣光復、“ 二·二八”事件,及之後的辦報、問政、組黨過程展開,對這一歷史人物的行為表現、思想活動縱向考察,敘述嚴謹而無刻意的渲染誇張。但對人物遭際中的真誠奉獻與屢遭橫逆,認同與排拒,追求與徘徊,充滿悲劇、充滿傳奇的人生際遇,性情中人的楊錦麟自然不會放棄評點的機會,於是敘事述史之外,作者本人慷慨幹雲的豪氣,升揚的哲思,濃厚的文人氣質,纖毫畢現地展現出來。

閱讀本身將是一種享受,這是對讀者而言。

對這本二十多萬字的《李萬居評傳》,充滿期待,有著切膚感受的還有一個特殊人物——李南雄教授。這位有幸先睹為快的傳主後人稱,專著對於“ 先父一生所反映的歷史演變與政治現象淋漓盡致的發揮”,幫助他釐清了1949年後臺灣政治早期發展中一些較為深遠的背景因素,以及政治結構上的根源。父親的大部分政治生涯與經歷,都在李南雄未成年時,“ 這部著作最大的貢獻應是對先父個性的特點、思想的形成和所處的時代及政治局面,有一個較為細膩的分析。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尤其是對於“ 二·二八”事件前後臺灣政局的剖析,以及###運動涉及的錯綜複雜關係,李南雄稱也是從這部“ 頗具見地”、“ 頗為嚴肅認真又有學術價值的著作”中得到有說服力的研判。站在家屬的立場,李南雄在拜讀這部著作時,頗有追思之意,享受著緬懷先父的人生況味。

“自強不息,止於至善”……廈大十年(5)

一部作品,於作者、讀者雙方而言,能如此心有靈犀,亦為難能可貴。

五、書途多舛,付梓出版也是一個八年

書終於寫成了,寫得相當不錯。

有幸成為第一批讀者的人,都在為楊錦麟的出手不凡欣喜。

然而,出版成了問題,尤其是作為一部帶有學術探討類的著作。主要是經費的籌措,頗費了一番心思,卻始終不見什麼希望。著述和傳主一樣,再一次地飽嘗寂寞。李萬居幾十年的人生經歷又何嘗不是如此。

李萬居春風得意之時,臺灣有許多大公司,紛紛請他擔任董事、監事、理事,車馬費按月自動送上門來,整日裡賓客盈門,應接不暇。而當他無權無勢,辦報組黨相繼告敗時,當年的食客惟恐避猶不及,更遑論請他出任這樣那樣的美差,果然是應了“ 貧居鬧市無人問”之語。而他自己的詩句“ 夢寐憂時歌當哭,歲闌何計遣悲愁”,“ 堪憐枯寂心靈裡,絕似空山一老僧”,正是這位末路英雄悲涼心態的真實寫照。對此,臺灣的評論家們淡淡地寫道,社會很現實。

傾盡了楊錦麟數年心血的著述,此刻只能靜靜地躺在家中書櫃的一角。夜深人靜的時候,楊錦麟會經常地信手翻上幾章,李萬居“ 那堪豪氣盡銷磨”,昔時的鐵漢形象依然栩栩如生。歷時數年,自己對這位歷史人物的行為表現及思想活動的考察分析;對他的一些政論文章,包括在省議會時期部分質詢發言及提案記錄等史料的挖掘,首次披露;也包括為傳主生平要事的每一細節的核準、證實,因無緣實地考察李萬居生活實境,而又希望增加對歷史的感性、立體認識,遍訪先生的諸多舊屬、友人、同事,徹夜長談的那一幕幕,同樣是歷歷在目……

每次翻閱,楊錦麟的心緒都交織著百感的情愫。而一些同事、友人為引薦書稿,奔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