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沁,就是在曹州被捻黨殺死的。就是在那一年,周鳳鳴成了孤兒,剛過十歲就跟伯父周誠向北逃難。
周誠學過幾路梅花拳,懂得一些用草藥治病的方子,還有幾種祖傳的治跌打損傷的秘方兒。他們背井離鄉,在直隸(也就是河北)走走停停,靠採藥療傷換飯吃。在周鳳鳴十二歲那年,他們到了關外,在蒙旗大辛哈拉落下腳兒。
周誠的醫術,並不十分高明,但在人煙稀少的草原上卻有些名氣。周誠常帶侄兒出去治傷看病。八年後,周誠用攢下的銀兩,給周鳳鳴娶了有一半兒蒙古血統的媳婦兒。又過了幾年,周誠見侄兒不僅把自已的本事都學到了手,還看了一些醫書,接骨療傷比自己還高明瞭不少;而自己腿腳兒一天比一天發沉,便留在家裡幫侄媳婦兒照看孫子孫女,享受天倫之樂。
周鳳鳴一家五口,雖不富裕,倒也不愁吃穿。可是好景不長,草原上發生了瘟疫,全家的人都病倒了。周鳳鳴兩口子年壯體強熬了過來,周誠和兩個孩子沒頂住。周鳳鳴夫婦傷透了心,離開大辛哈拉往西北走,想到洮南去投奔伯父的一個師侄兒。
他們在快穿過了科爾沁草原時,聽說有一個叫烏泰的蒙古摩挲先生,遠近聞名,被尊為“摩挲仙兒”。周鳳鳴知道:“摩挲”是蒙古族中帶有神秘色彩的的骨科醫生。他在大辛哈拉的時候,曾向一個普通的“摩挲”討教過,但沒有得到多大地教益,卻感覺到了“摩挲”在治療手法上很獨特。他覺得自己去洮南可早可晚,便停下腳步,前往拜訪。
“摩挲先生”穩坐家中給人療傷,憑的是獨特手法和神奇療效。在一般情況下,是允許隨行的親屬、甚至好奇的路人旁觀的——為的是讓你瞥到幾眼雲霧中神龍的只爪片鱗,借你的嘴兒為他四處傳名。周鳳鳴一來為人耿直,二來知道蒙古族重視人的誠實勇敢,鄙視奸詐巧取,採取了登門求見、公開請問“能否接見並賜教”的方式。他只帶了一小壇酒、兩塊茶磚,這在蒙旗是極普通的拜見長輩的禮物。他還在請烏泰的家人轉稟前,說明了自己是“粗通療傷的漢醫”,並尊稱只比自己大十幾歲的烏泰為“老前輩”。他沒想到:這趟拜見,給他這輩子換來了多次的鞭打和斥罵。
烏泰沒少和“漢醫”打交道:他們或者把金銀當掀開門簾兒的鉤子,或者跪在地上死皮賴臉求“祖師爺收為徒孫”,或者混在人群裡模仿竊賊順手牽羊……烏泰對這些人,或拒收禮物閉門不見,或揮起鞭子抽出門外,或叫人把他扭胳膊押送進荒草甸子。他從來沒碰到以微薄常禮求見、還說明身份請求“賜教”的漢醫。他動了好奇心,接見了周鳳鳴。
周鳳鳴行蒙古族的禮,用蒙古族話兒說了句“晚輩拜見老前輩”。
這又一次使烏泰意外,便問:“你不是漢醫嗎?”
周鳳鳴便解釋說:自己不是正經八百地的漢醫,只跟伯父學了幾手兒療傷的手法兒、讀過幾本醫書;並說明了自己妻子的母親是蒙古族。
烏泰感到他和已往來見自己的漢人,不太一樣兒,好像是一個挺坦率的人,便又問:“傳話的人說,你是想得到‘賜教’的。你不覺得帶來的禮物太微薄了嗎?”
周鳳鳴卻毫不愧疚地說:“能不能賜教,要看老前輩認為是不是跟晚輩有緣份,不在禮物的輕重。而且,晚輩是要去洮南投靠朋友,想在那裡餬口。出了草原,晚輩就無法把路上的店房,當作朋友的氈房了,不得不留下勉強夠用的盤纏——所以只好拿微薄的禮物,當作真誠的心意,獻到老前輩面前了。”
烏泰的兩隻眼睛,一直半睜半閉,使他這個人也像有些半醒半睡似的。其實,這雙眼睛是人情冷暖的水洗過、世態炎涼的沙磨過的,極能分辨真誠和虛偽。他有些遺憾地說:“我是不收徒的……你本來可以不來見我,不聲不響地混進門,在一旁領悟我的手法……”
周鳳鳴插嘴說:“那是偷藝——貪得無厭的竊取,比明火執仗更為可惡。”
烏泰“哦”了一聲兒,反問道:“你這不是說剜倉入欄、偷糧竊羊的毛賊,比攔路劫舍、搶金奪銀的強盜,罪更大、更可恨了嗎?”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一2。
周鳳鳴卻回答說:“晚輩認為,偷糧竊羊的毛賊,若是為了糊*命,雖然有錯,卻不必治罪。就是打家劫道的,若不濫殺無辜,重義散財,也比草菅民命的貪官汙吏要好。而醫術是前輩人心血經驗,有醫病救人之心的人,斷不會剽竊。而剽竊之人,非為聚財,必為揚名,實比強盜更為可惡。”
烏泰愣住了。他想起了童年的一段兒往事:十三歲的時候給領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