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老夫也相信”當初能將司馬懿收入學府,出任執教年齡段最高的學生,就了這小子的才學,又因為他不肯出仕,否則司馬懿早就入仕為官了“可學府內,眾多講師卻與你不和,況且你又隨意改課本與課程,此事老夫也未必能幫你”
“州牧,懿有一言”司馬懿再次行禮,開口道:“如今大漢幾近安定,何須太多智謀高絕、軍法韜略嫻熟之輩?如今學府內諸多學子,還需八至十年,尚能學成出仕而那時,大漢或許已然一統,州牧以為晚輩所言為實否?”
田豐捋著短鬚的手不禁頓了頓,兩眼直視司馬懿良久,才開口道:“與老夫細說”
司馬懿當即答道:“懿刪減學府課本中過於高階之文段,去其兵法韜略之戰例只教眾學子其十里文吏之小道,亦是為他們著想”
“試問,當十數年後,天下太平,眾學子肩負曠世之才有何用?十里之才與萬里之人傑,所學本就不同此乃懿一人之偏見,請州牧示下”
“十里小才,萬里人傑?此論老夫記下了”田豐有些奇的看了眼司馬懿,暗自將他所海中比較,雖然說未必全對,但亦是有其道理
“懿,告辭”司馬懿當即躬身,緩步離開州牧府議事屋室
司馬走後,田豐仍舊坐在首座上思索著,約莫半柱香時間,才睜眼嘆道:“司馬懿,司馬家幼子,此人不好再留於洛陽還是進言於主公,看主公之意”
而田豐並不知道,他這麼做,卻是高好中了司馬懿下懷司馬懿要完成家族給他的目標,就一定要去毋極,不過半月,機會就來了
若是換做尋常人,在有家族託付之下,肯定會棄了教師一職,直接前往毋極出仕但司馬懿不同,他不會做的太過主動,就像現在,他的舉動與他的目的,從表面上看似乎就一點關係也沒有可他卻偏偏達到了目的,這就是司馬仲達的老成謀算
洋洋灑灑數百字,先是把司馬懿提出的‘十里、萬里’之論簡單講述一遍,然後就說到現在大漢各州郡的學府應該做出的變革在最後,田豐也就順帶著提了提司馬懿,正也算是一種舉薦了封了信,『jiāo』給府內傳信兵,讓他帶去毋極
從洛陽到毋極,路途雖然,但因為中途有不少城池驛站,有專『mén』送信的兵丁,所以這封信砸路上並沒有半分停歇,僅僅十rì就到了毋極,並呈遞至甄堯的案桌上
事情便是這麼奇妙,甄堯不久前還在想司馬懿會在那個角落裡看戲,現在便有信提到他看到信中所說這傢伙已經在洛陽學府呆了有三四個年頭,甄堯卻是有些意外,看來最早有所動作的,還是這個悶聲發財的‘死馬’
不過在這封信中,甄堯最關心的並不是司馬懿,而是司馬懿所提出的問題自己所創學府,並且讓州郡依例創辦,其中有多少弊端?
各州郡的課本,其實都是毋極內城所印刷,可以說是大漢各學府都是一樣的學生們從最簡單的字詞開始,到最後便是學習朝堂為官、將帥征戰之道
究竟有沒有必要讓這麼深的知識?這是一個必須想清楚的問題,當初創辦毋極學府時,甄堯也是想讓它為毋極供給人才而現在隨著大漢一統的趨勢加明朗,自己的治地越發穩固、興盛,學府是否應該進行削弱?
這種事情甄堯自己一人肯定是無法決斷,當即便把郭嘉、賈詡,連帶著學府裡的胡昭給找來,將田豐所寫信件遞給他們看,自己則繼續思索
其實這種事,對於郭嘉等人而言,是毫無壓力的,雖然學府內可以學到很多,並且有名師指導,但要成為像他們這樣大漢屈指可數的頂尖人才,那就需要的天賦與運氣
不過這不代表幾人就能無視此事,特別是胡昭,身為毋極學府最早的老師,他已經能隱隱察覺到這其中的不安定因素
以毋極學府現在的教學能力與學生的刻苦程度,一百個學生學文,出現八十個可塑之才是肯定的而這八十人中,有三十人左右能達到百里之才,接近半數的人可以達到千里之才,而剩下的少部分,則有可能成為萬里人傑
若是十幾二十年前,戰『luàn』橫生、災禍遍野,即便成才學生多,也是可以安排上合適的職位,甚至還會有空缺但現在,大漢大部州郡已然安定,百姓生活安康,治地亦無匪患災荒,為任官員至少能有三十至四十載的仕途壽命
現任官員人數充足,入仕學子又渴望展現抱負,雙方必然會有矛盾,到時候該怎麼處理?是讓官員就此隱退,還是放棄年輕才俊不用?或者讓千里之才行十里之事?
文官尚且如此,武將